●建置: 2001/03/20 ●更新:2009/06/30             | 知性的 | 感性的 | 批判的

 

  

 
迴聲機

昆樺的這本論著,以驚人的篇幅,豐富的史料,論述台灣現代詩史上的典律建構與推移現象,探看六○年代以降「創世紀」與「笠」兩詩社如何建構各自的典律,相互對抗、交鋒,並透過社團發展與相關論述,鉤繪兩詩社的成員組合、論述主張和因之而生的霸權爭奪,最後歸結兩詩社建構的典律特質。


.................................

 

 footnote

作者:解昆樺
出版社:鷹漢
出版日期:2004 年 7 月

 

 


 

典律的再現序解昆樺《台灣現代詩典律的建構與推移》 

 

向陽

 

 

台灣現代詩的思潮發展,是一個繁複而多變的過程,從戰後至今短短六十年中,台灣的現代詩壇擁有甚多詩社、詩刊,以及伴隨著這些詩社、詩刊而來的現代詩運動和風潮。詩人們在與詩壇對話、與社會互動的同時,也戮力經營各自獨特的詩風,傳揚詩與歷史、文化、自然、土地的論述。要在漫長的時光長廊中燭照已經進入歷史的詩的印痕,顯然相當不易。特別是要為這個階段中,重塑部分主流詩社曾經建構的典律,更是艱困。

典律﹝canon﹞,乃是一個社群締造宏模、架構規範、確定遊戲規則的一種再現﹝representation﹞的過程。在文學社群中,典律的形成往往依靠霸權﹝hegemony﹞來貫徹,這是一種文學書寫權力的彰顯和壟斷,因此建構典律在一個文壇領袖或集團的文學傳播過程中,往往是首要且須不斷強化的要務;一旦典律完成,就能主導文風、影響當代,並保有該文壇領袖或集團的文學領導權。從文學史或文學思潮的變遷來看,這些典律的醞釀、營造和建構、執行,也使成功建構經典的作家或文學集團在某個時空之中發亮發光,表現出鮮明、卓然、獨特的面貌,為後來者所緬念追懷或嚮往。

台灣現代詩發展過程中最明顯的典律建構,當推紀弦於五○年代成立的「現代派」及其「六大信條」,他主張的「橫的移植」、「主知」等信條,影響其後現代詩的書寫規則、論述脈絡,以及詩的美學。這個典律的建構,充滿了文學社會學的場域遊戲特色:一是集結一百餘名詩人參與,陣容龐大,儼然成為詩壇主要的場域,參加者因此取得遊戲資格;二是六大信條堂而皇之,既規定寫什麼,也規範怎麼寫,彷如戒律,對詩人的書寫內容和形式都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三是通過機關刊物的創作、論述以及與社會場域的論辯,強化典律的正當性,從而得以展開權力的施為,建立一個他人難攖其鋒的文化領導權。

昆樺的這本論著,以驚人的篇幅,豐富的史料,論述台灣現代詩史上的典律建構與推移現象,探看六○年代以降「創世紀」與「笠」兩詩社如何建構各自的典律,相互對抗、交鋒,並透過社團發展與相關論述,鉤繪兩詩社的成員組合、論述主張和因之而生的霸權爭奪,最後歸結兩詩社建構的典律特質。透過解昆樺流暢的文筆、嚴謹的推論,影響六、七○年代台灣現代詩風潮甚鉅的兩詩社宛然重生,以他們對詩的主張、系譜和建構而出的典律,彰然於讀者眼前:中國論述與台灣論述、超現實主與寫實主義的不同論述取向,如何形成、如何對壘,又如何修正、詮解、再現,最後成為台灣現代詩壇兩個主要典律的競爭。我認為,昆樺的這本論著清晰地凸顯了台灣現代詩美學和社會學的思潮演變,有助於讀者了解「創世紀」與「笠」在台灣詩史中所佔的位置,以及兩個典律之間複雜的圖式和典律衝突中微妙的互動。

其次,本書對於「創世紀」與「笠」的社團性格分別從社團發展和詩人性格兩端切入,「創世紀」與「笠」兩社在台灣現代詩壇之中,都是集團性格特強的詩社,這與兩社的成員同質性較強有關,兩社成員無論出身、籍貫或思想背景,兩社成員構成均有明顯差異,形成建構相殊典律的基礎;然則也因為如此,對內則具有相當一致的內聚力和想像的認同。本書逐一分析兩者在社團發展上的轉變、詩人構成的差異,並進行分析比較,因此而能清楚界定「創世紀」與「笠」兩社的現代詩場域位置,對於理解兩社主張的分歧、典律建構的相殊,自然也就具有高度說服力和參考價值。從深化台灣文學社會學的研究角度來看,本書在這個部分也具有相當的貢獻。

第三,本書所附圖表、附件也具有參考價值,其中部分資料圖表更可看出一個治史學者的認真態度與嚴謹方法。附表、附圖、附件有助於讀者參照論述,本書附表中關於「創世紀」與「笠」詩人籍別與居住地的結構圖示,必須花費甚多檢索查校苦工,方能完成,但這卻是論述基礎功夫,馬虎不得,由此顯見昆樺長期關注論述核心議題,經之營之,乃能有成。這既有協助讀者閱讀史料原件之功,又有旁注論述本文論旨的作用。如此苦心,也當為讀者樂見。

我長期關心台灣新詩發展與詩潮變遷,同時在學術領域上年來專注於文學傳播現象和理論研究,能事先拜讀昆樺這本宏觀詩史發展和現代詩權力場域相關的論著,特別感到可貴。長期以來,台灣詩史研究不易見,以文學社會學/傳播學向度切入之研究尤其難得,昆樺此書詳細而綿密地鉤詩史之沉、顯傳播之功,六、七○年代現代詩典律的生成、衝突和推移,井然論述,洞見頗多,使我獲得不少啟發。特誌讀後以為序。



 

2004/04/19南松山

 

林淇瀁論文《書寫與拼圖》封面

 

序李長青《江湖》
評阿盛《夜燕相思燈》
寫給台灣囝仔的歌
評季季《行走的樹》
讀姚嘉文《霧社人止關》
序廖鴻基《腳跡船痕》
序康原《台灣囝仔的歌》
序陳庭宣《葡萄雨》
序李長青《落葉集》
序向明《我為詩狂》
評李敏勇編《新台灣詩選》
讀李瑞騰《有風就要停》
序林柏維《鹿谷茶飄香》
序解昆樺《台灣現代詩典律》
評聶華苓《三生三世》
序沈花末《加羅林魚木花開》
序綠蒂《春天記事》
論顏崑陽散文
序楊宗翰《台灣現代詩史》
評《林燿德佚文選》
評宋澤萊《一枝煎匙》
序林燿德《黑鍵與白鍵》
評侯吉諒《交響詩》
序《921文化祈福》
楊牧文本風格的主調
評瓦歷斯•諾幹《伊能再探查》
序葉伶芳《三八女人心》
序顏崑陽《上帝也得打卡》
序阿盛《作家列傳》
為李蕭錕油畫展而寫

 

®Xiang Yang Workshop 2001-200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