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 2001/03/20 ●更新:2009/06/30             | 知性的 | 感性的 | 批判的

 
 

面對打擊、壓力,他勇敢承擔;在個人和公義之間,他選擇義無反顧;在事業和愛情之中,他選擇真愛,並且用一生實踐這些他的信念──這是我們在人生的兩難中最難決定的選擇,他雍容處之,坦蕩以度。在他的生命旅程的最後一段,我很高興和他有過短暫的相處機緣,這是值得我珍惜的福份。 

 

 


.................................
 footnote

 

 

•書名:《金玲與我》•編者:雷美琳

•出版者: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

•出版地點:台北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懷念金陵先生


●向陽

 

 

 
與金陵先生、雷美琳大姐認識,是一種緣份。2003年我完成博士論文〈意識形態•媒介與權力:《自由中國》與五○年代台灣政治變遷之研究〉,取得學位之後不久,遠流出版社的王榮文兄約我為雷震遺稿《新黨運動黑皮書》進行校註工作,以利讀者閱讀參佐,由於這是我研究領域,因此我很快地答應了,利用那年的暑假空檔,約二十天、每日工作約十六小時的苦鬥,完成了雷震這本回憶錄的校訂工作,粗略估計,光是校訂詞條就達四百卅餘條,計六萬餘字。該書在同年九月一日出版,也開了新書發表會。在榮文兄的介紹下,我與金陵、雷美琳賢伉儷認識了。
 
在《新黨運動黑皮書》中,金陵先生以家屬身分寫了一篇序文〈撫今追昔〉,除了詳細撰述雷震先生生平傳略之外,也提到他和雷大姐如何找到並且細心保存這份遺稿的來龍去脈。金陵先生文筆暢達,字裡行間都可以看到他對雷震先生一生追求民主人權的肯定,這固然是因他是雷震先生的女婿,但我在他的文字中看到的,則是他對於政治民主和人權保障的高度認同。在序文末段,金陵先生使用了「光明磊落,充分的發揮了生命的意義」、「以生命為真理見證」來肯定雷震先生的人格,某種程度也可以看出這是金陵先生的人生理念吧。由於我是該書校註者,也為該書寫了導論,與金陵先生當然有了文字之交的感情。
 
此後,金陵、雷大姐每次回台,我們大概都會在榮文兄的聚餐中會面,儘管只是短暫交談,透過對話,也可以感覺到金陵先生的開朗和寬闊,他和雷大姐夫妻情深,從細節處都可看出他對雷大姐細膩的呵護,他說話不疾不徐、眼光冏然有神,但又帶有柔和之感。在宴席之間,他傾聽,他說話,都有著見過風浪的篤定。作為一個在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的家屬,一個因為愛上雷大姐,選擇愛情而犧牲掉個人前途的勇士,他顯然甘之如飴,並且用更多的愛、更深的情,為他所愛的人付出,也為他所敬仰的雷震先生付出。這是一種一如他所說的光明磊落,他愛他所愛,做他認為對的事,不怨天、不尤人。這是我與他來往初期對他的深刻印象。我想,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人格特質,雷震先生的遺稿可能不會被保存得如此乾淨整潔,家書可能無法被整理得條理井然,那當中有著金陵先生的細膩和對雷大姐的深愛。
 
其後,金陵先生和雷大姐奔走多年的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終於在2006年3月7日成立。這時的他已經發病,還抱病陪雷大姐回台灣參加成立大會,並和諮詢委員餐敘。金陵先生此時顯然已經不堪久坐,但他仍然堅強地打起精神和我們聊天敘舊,他的臉色蒼白,身形逐漸瘦削,已經不復一年多前的英挺。我們問他病情,他回答起來好像是在談別人的病情一般,雍容自若。我想,這不是因為他不害怕,而是因為他有能力面對病魔,面對人生考驗;另一方面應該是因為他不想讓朋友為他擔心太多。直到第二年他和雷大姊回台灣參加國史館衛雷震先生主辦的研討會,我們方才知道他回美國之後,就入院開了二次刀,住了一個多月,出院後又在家中休養了半年,瘦了五十磅。這是多麼堅強的勇者啊。
 
但病魔並不饒人,2008年9月13日,金陵先生還是離開人世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時,內心有一種悵然的失落感,但又知道這是人生的一個不能不接受的殘酷現實。金陵先生臨終時最捨不得的,應該是他摯愛的雷大姊;最遺憾的,可能是他留下的那些尚未整理妥當的雷震遺稿和文件。他和雷大姊相伴近五十年,最後成功地成立了雷震基金,讓雷震先生生前的遺願可以逐步完成。可惜的是,他畢竟還是無法一一看到,留下雷大姐一人為他們共同的承諾奔走,如果有憾,這該是他臨終時最在意的遺憾吧。
 
對金陵先生更深的認識,反而是在他過世之後,透過雷大姐的口中,也通過金陵先生海軍同袍的追思文,讓我知道他當年如何在事業和愛情之中選擇他所愛,他以幾近違抗軍令的方式,選擇與雷大姐結婚,結果遭到軍方以兩大過處分,其後又將他調離海軍儀隊上尉區隊長之職,形同逼退。儘管如此,他一無怨悔,這樣的情深,在那個政治壓力瀰天蓋地的年代,需要何等的勇氣和堅毅來支持。我也看到金陵先生的同袍對他的思念,談他的一生、行誼,更加認識到金陵先生對人的慷慨、對公共事務的熱心。事實上,由他為雷震先生整理遺稿、書信,以及在籌組雷震基金過程中的言談,我也已經深刻感覺他的這種一往無悔、堅持不餒的特質。這和雷震先生驚天動地的志業,雖然不能並提,在精神和人格上則是一脈相承,讓人尊敬的。
 
能夠認識金陵先生和雷大姐,對我來說是奇妙的因緣。研究雷震先生的我,能和雷震先生的愛女、女婿交往,透過他們,更深一層理解雷震先生的家庭,這是我的榮幸。遺憾的是,金陵先生才真是「雷震通」,他因為長年整理雷震遺留下的文稿、書信,也因為他深受過政治的內在迫害,因而更了解、體會雷震先生的思想和人生。他的早逝,帶走了部份的雷震,從研究者的角度說,這多少是一種遺憾;但更重要的是,他的離開,也帶走了一個值得學習的典模:面對打擊、壓力,他勇敢承擔;在個人和公義之間,他選擇義無反顧;在事業和愛情之中,他選擇真愛,並且用一生實踐這些他的信念──這是我們在人生的兩難中最難決定的選擇,他雍容處之,坦蕩以度。在他的生命旅程的最後一段,我很高興和他有過短暫的相處機緣,這是值得我珍惜的福份。
 
 
 
為雷美琳編《金陵與我》所寫,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出版,2009年4月。

 

在塵煙漂浮之間
石頭記五則
旅人手記
昨夜西風
人與土地的吟哦
山谷歲月
微雨
千禧四想
暗室出口
來唱美麗島憤怒的歌
夢想的版圖
笛韻清聲
雲的家鄉
茶香攜帶我的童年
山村車光寮
到花蓮的路上
暖色調的冬陽
旅人的夢
在寒流中聽冬天的歌
平埔族母子的憂戚
春來日暖
送舊歲迎新生
懷念金陵先生
追思信疆兄

 

®Xiang Yang Workshop 2001-200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