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 2001/03/20 ●更新:2009/06/30             | 知性的 | 感性的 | 批判的

 

  

 
文化小鼓吹

媒體各有立場,可以理解,不必以客觀這種高標加以要求;媒體也是人辦的,不可能不犯錯,不能說犯了錯就罪不可赦。但媒體必須報導有根據的事實,要有事實才做報導,犯了錯就真誠道歉、確實檢討,才能重獲公眾信靠。


.................................

 

 footnote

 


 

媒體面對公眾,捫心豈能無愧?

   

 

 

向陽

 


──我們不支持任何黨派,以避免成為一黨一派的御用刊物。我們不理會任何選舉,由總統乃至警員的任何候選人,我們都同樣對待。我們將對有關公共事務的報導僅限於事實的紀錄。

這是1835年5月6日,由美國報人詹姆斯•班奈特創辦《紐約前鋒報》(New York Herald)時宣示的報業理想。「報導事實」,作為媒體理念,使該報一年之後就脫離小報行列,也使當時美國甚囂塵上的黨派報紙黯然失色。

61年後,1896年8月19日,美國報人阿道夫•奧克斯買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在接辦宣言中聲明:

──《紐約時報》要用簡明動人的方式,用文明社會莊重的語言,提供所有的新聞——即使不能比其他可靠途徑更快地提供新聞,也可一樣快;要不偏不倚、無私無畏地提供新聞——不論涉及任何政黨、派別和集團的利益,要使《紐約時報》成為探討一切與大眾有關的重大問題的論壇,並為此目標廣邀各不同見解的人參加明智的討論。

這兩份媒體宣示,距今一百多年,但依然擲地有聲。以兩報報名命名的前鋒廣場和時報廣場互相輝映,至今仍是紐約重要的地標。

這兩份媒體所處的時代並不相同,走向也不完全一致,但都同樣強調媒體不為黨派所用,要為公眾提供事實。這正是媒體作為第四權的可貴之處。

但更可貴的是,不是只有堂皇的宣言而已,媒體更必須實踐對公眾的承諾。以《紐約時報》為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2003年該報爆發「兩布事件」,一是黑人記者布萊爾編造獨家新聞,計有36篇捏造、抄襲以及不符事實的報導;二是該報曾獲普立茲獎的名記者布拉格,冒用實習記者採訪佛羅里達州某一城鎮的報導,遭居民揭穿。事發之後,該報立即在頭版刊登長達7500字的文章,自揭醜聞,向讀者道歉,總編輯、執行總編輯辭職下台;此外,又隨即召開六百餘人編輯部員工開會,進行徹底檢討,並組成包括報社外部資深媒體人在內的特別調查委員會,調查與檢討編採問題。

《紐約時報》為什麼要自曝其短?不負責採訪的總編輯為什麼要下台?原因很簡單,事關媒體格調和尊嚴,媒體不能說的跟做的不一樣,不能造假、欺騙公眾,因此必須勇敢面對錯誤,告訴公眾「我們造假,我們錯了」,才能挽回公信。即使如此,造假事件仍使《紐約時報》百年聲譽大幅滑落,迄今難以完全回復。

對照目前仍餘波未息的TVBS新聞造假事件,以及該台的處置方式,聰明的讀者,請問您,您看到兩者有何不同之處?

也許您會說,看不出有什麼不同?兩名記者已被開除;新聞部總監、副總監已離開新聞部;李濤也在NCC裁罰處分後辭去總經理、李四端則已專任原副總經理職──而且該台都道歉了,播報造假新聞的不只一家,只有TVBS道歉,很不錯了。台灣畢竟不是美國,TVBS畢竟不是《紐約時報》……。

如果您這樣想的話,答案就在您的想法中。

一、《紐約時報》不待監督單位提出裁罰、社會輿論譴責,立刻處理問題,記者離職、總編輯下台、公布造假過程、道歉,明快俐落,毫不含糊。TVBS剛好相反,事件爆發後,該台游移等待,靜待社會反應,分成三波處理:一開始對待基層記者,不待申覆,立即革職,上層不動如山;等NCC做出裁罰決定後,才把主其事的新聞主管調離現職;等到風波加大,才由董事會「勉予同意」總經理辭職、副總經理免兼主持。上層損失小利,責任記者全扛,新聞造假過程隱晦不清。這樣的處置,果然不一樣。媒體格調,由此可見;道歉與反省誠意如何,由此可見。

二、《紐約時報》召開全體新聞部編採人員開會自我檢討,訂定自制公約,組成特別調查委員會,檢討內部管控問題,進行補救。TVBS則反其道而行,先由當時尚未辭職的李濤在主持節目中引導來賓導向所謂「政治迫害」;等NCC裁決一出,又導向所謂「介入媒體」,準備提出抗告。這樣的TVBS,果然也和坦蕩磊落的《紐約時報》不一樣。不面對自身「新聞造假」,卻檢討外部「政治迫害」,這會是值得您信賴的新聞媒體嗎?

媒體各有立場,可以理解,不必以客觀這種高標加以要求;媒體也是人辦的,不可能不犯錯,不能說犯了錯就罪不可赦。但媒體必須報導有根據的事實,要有事實才做報導,犯了錯就真誠道歉、確實檢討,才能重獲公眾信靠。TVBS新聞造假事件,已使媒體公信和媒體人尊嚴都遭受莫大傷害,止謗莫如自修,身為資深媒體人的李濤,未能在第一時間扛起責任,坦然辭職,事發迄今還繼續主持標榜公理正義,實則黨派色彩鮮明的「2100全民開講」,面對公眾,捫心豈能無愧?

 

2007/04/08自由時報「星期專論」

 

挽救邵族命脈與文化
再振歌仔戲雄風
期待多元與多樣的台灣文化
以台灣文學清澄台灣真實圖像
高中國文教育應以文學欣賞為鵠的
整合拼音系統以挽救台灣語文
挽救台灣語言要從本土語文教育做起
打造保障族群語文的教育環境
萬勿走回一綱一本死胡同
欣見台灣古典文學整理
媒體應謹守「四不」原則
看到冰點也得看到冰山
在自立台灣先後停刊之後
媒體如何看待台灣文史
媒體面對公眾,捫心豈能無愧?

 

®Xiang Yang Workshop 2001-200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