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 2001/03/20 ●更新:2009/06/30             | 知性的 | 感性的 | 批判的

 

  

 
文化小鼓吹

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才可能孕育寬闊廣大的心靈,一個容許擁有不同思想、主張和表現方式的社會,才可能創造出豐富、多樣而具有開展性的文化。


.................................

 

 footnote

 


 

萬勿走回一綱一本死胡同

 

 

 

向陽

 


解嚴至今才剛過二十年,臺灣社會雖然仍然處在混沌不清的錯亂狀態中,但整體來看,卻已經逐漸可以感覺到天色將明,曙光將現。這個國家還沒走上正常國家之路,政治上統獨糾結,藍綠相抗,很多事情糾葛在意識形態和國家認同的分歧中,沒有人滿意;但是,衡平地看,社會力活潑勁健,思想言論開放,人們積極打拚,熱情和善,能理性看待事物,並未朝向沉淪的方向走。這使得我們的國家儘管在紛亂之中仍能向上發展。

促成這種理性社會的原因甚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經過長久的民主奮鬥歷程,使得臺灣人民已經習慣反對文化,解嚴之後言論思想的開放,更讓這個社會不再受到一元思考的侷限,能夠敞開心胸,欣賞各種可能,接受各種異見。這樣的文化形成,是累積前人民主奮鬥的成果,也是臺灣社會最該珍貴的資產。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才可能孕育寬闊廣大的心靈,一個容許擁有不同思想、主張和表現方式的社會,才可能創造出豐富、多樣而具有開展性的文化。

思想與言論的開放,除了依靠政治民主化之外,另外影響更深遠的則是教育的鬆綁,政府不再管控教育內容,放棄以教育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封建集權作法,於是我們這個社會才能告別由政府編教科書,透過教科書灌輸人民單一意識形態的思想宰制。通過教育改革的手段,自二○○二年開始,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教科書全面開放由民間編輯,國立編譯館只負責教科書審定工作。這就是教科書「一綱多本」的開始,「一綱」指的是「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管原則,開放出版業者根據此一綱要規範的科目能力指標編寫教科書,也開放各級學校教師根據需求選用,這就是「多本」。實施以來,由於有多家出版業者投入,因此提供給國中小學教師多種不同版本的教科書選擇的空間,「一綱多本」不只是形式上的開放,更意味著教育內容的多樣,以及不由政府所主宰。這是一個國家是否真正民主的關鍵指標,更是言論與思想自由的重要表徵。

遺憾的是,由於改革總是伴隨著陣痛,一綱多本實施至今,的確也帶來部分問題,比如不同版本的教學銜接問題、各版教科書內容點不同的問題、教科書品質問題、教師選用教科書能力問題、市場競爭所帶來的行銷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實際上都屬技術層面的枝節。影響較大且較不為學生家長接受的是,一綱多本下,各科均有眾多版本,每本都有差異,在升學壓力下,求好心切的教師和家長總希望學生多讀多家版本,導致學生課業負擔反而加重,而家長的經濟負擔也相對增加。反映到近年來的社會,於是出現了要求走回「一綱一本」的呼聲。加上藍綠對陣,先有北市、北縣、基隆市政府醞釀邀請桃園縣聯合,在各該縣市內選用同一本教科書,自辦基測,但因為違反國民教育法,因此打住;接著,台北市又串連八個縣市,於今年五月向大法官提出聲請解釋;最近,則是泛藍立委在立法院提案要求「國編版教科書全面復編」,並提案準備修改國民教育法第八條將學校選書改為縣市選書,為前述泛藍主政縣市有權統一選用課本製造法源。

學生與家長的反應當然切身之痛,教育部必須正視這樣的民意,早日尋求對策,解決問題;但是以台北市為主導的泛藍縣市首長倡議統用一本教科書,部分立委要求走回由國立編譯館復編教科書的作法,則是將政治鬥爭和藍綠對抗挪移到教育領域之內,意圖以政治力量干涉教育內容,以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重新宰制人民思想、言論的作法,這是對民主自由社會的一大傷害,對憲法第十一條 「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的一大諷刺。解嚴二十年後的今天,部分泛藍主政的地方政府首長和民代居然想以政治力量( 行政命令 )剝奪人民講學(包括編印選用教材)的基本人權,這簡直荒謬至極。

從一綱多本走回一綱一本的老路,表面上是回應民眾心聲,骨子裡則把教育當工具來使用,自不足取。但更嚴重且值得臺灣社會警惕的是,如果一個地方縣市首長就可以行政命令決定教育內容,那也就意味著政治人物只要擁有權力,就可用他的意識形態決定我們孩子的教育內容,洗我們孩子的腦。我們只不過抱怨課本太多,孩子讀不完,他們卻因此就妄想把我們選擇教科書的權利、以及孩子自由思想的權利一併回收,變成可以灌輸他們思想的一本課本,讓他們易於完全掌控我們下一代的思想──這是我們多麼熟悉過的典型法西斯思維?一本課本、灌輸一種想法,徹底洗腦,這不也是我們多麼熟悉過的噩夢?臺灣社會如果可以容許這種威權年代的思維復辟,走回一綱一本的死胡同,將來就可以容許一黨一人統宰國家的體制復辟。這是支持一綱一本而更愛自由思想的人應該深思之處。

 

2007/09/02自由時報「星期專論」

 

挽救邵族命脈與文化
再振歌仔戲雄風
期待多元與多樣的台灣文化
以台灣文學清澄台灣真實圖像
高中國文教育應以文學欣賞為鵠的
整合拼音系統以挽救台灣語文
挽救台灣語言要從本土語文教育做起
打造保障族群語文的教育環境
萬勿走回一綱一本死胡同
欣見台灣古典文學整理
媒體應謹守「四不」原則
看到冰點也得看到冰山
在自立台灣先後停刊之後
媒體如何看待台灣文史
媒體面對公眾,捫心豈能無愧?

 

®Xiang Yang Workshop 2001-200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