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 2001/03/20 ●更新:2009/06/30             | 知性的 | 感性的 | 批判的

 

  

 
文化小鼓吹

台灣閩南語文字化的工程還只是個起步,國內四大族群使用的語言﹝包括華語﹞能否真正成為我們這個國家的國家語言,在平等的位階上獲得聽說讀寫的基本人權,受到國家在傳播、教育與文化領域的保障,才是真正平等的開始。


.................................

 

 footnote

 


 

打造一個保障族群語文多樣發展的教育環境

 

 

 

向陽

 


兩年前我曾在本專欄發表題為〈整合台灣羅馬拼音系統以挽救垂危的台灣語文〉的論述,呼籲推動台灣語文的社團、學者和教育者,坐下來就分歧的台語拼音加以整合,取得共識,協商制定合乎語音學原理、易教易學的台灣羅馬拼音系統。日前報載教育部已繼前不久公布台羅拼音輸入法1.1版後,又公布了「台羅拼音方案使用手冊」,詳細說明台語聲母、韻母及連字符的使用;並表示將在下個月完成新的e-learning線上教學學習系統,提供台語常用、重要字詞真人發音,讓國人學台灣閩南語能更加簡便容易。

除此之外,教育部也將在本月底公布「閩南語漢字三百字詞」,邁出台灣閩南語文字化工程的第一步,據參與編訂的李勤岸教授表示,將來還會繼續編寫一千五百常用字詞,並編輯約收錄兩、三萬字的閩南語漢字辭典。這是教育部統合台灣閩南語語文教育與促進文字與標音標準化且付諸實施的重大政策,凡是關心台灣語文發展,以及對於各族群語言平等發展、多樣發展的人,相信都會額手稱慶。將來客語拼音、漢字詞彙及辭典的推出,原住民各族語言語彙、詞庫的完成,想必也指日可待。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方才可以說,台灣各族群的語言在台灣的社會和教育領域內都獲得了保存、整理與發展的平等機會,台灣的文化多樣性也方才出現粲然怒放的曙光。

這一步,是台灣語言重生、再生的第一步。但邁開這一步,從意識到語言的重要性而出現保存、整理與發展的呼聲,卻也經過了漫長的八十多年。早在一九二四年,連溫卿就先後在《台灣民報》發表〈言語之社會的性質〉、〈將來的台灣話〉,對於語言與民族的關係、台灣話的發展和文法問題,提出相噹進步的看法,對當時初起的台灣新文學運動,提供了北京語白話文書寫之外的另一種思考;接著,一九二七年,鄭坤我在《台灣藝苑》發表〈台灣國風〉,連載台灣民間情歌,強調作家應使用台語創作;一九二九年,連橫在《台灣民報》先後發表〈台語整理之頭續〉、〈台語整理之責任〉,並在其後完成《台灣語典》,首次以個人之力考證台語語彙、語義,獲得了可觀的成績;而更具自覺性的語文運動則是1930年黃石輝在《伍人報》發表〈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之後,捲起台灣話文論爭與鄉土文學運動,黃石輝和其後加入的郭秋生,透過論述主張台灣作家要用台灣話來寫作,也主張進一步整理台語漢字,以促成台語的字文化……。遺憾的是,隨著日本發動戰爭和皇民化運動的開始,這些努力因此中輟而無以持續。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重新回顧生發於二十世紀初期的這場台灣語文運動,不能不生沉重的感慨。這一批前賢、先進呼籲保存、整理台灣話,發展台灣話文八十年後,台灣才有由公部門制定的「閩南語漢字三百字詞」出現、才終於產生一套「台羅拼音方案」,開始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基礎性文字化工程。這一段漫長的歷史,標誌了台灣由殖民帝國統治下的屬地轉而成為主權國家的艱辛歷程,更充滿了台灣人民在兩個外來政權一式的「國語」政策之下,如何由不准發聲、有口難言、有言難書到終於可以我舌說我話、我手寫我口的坎坷心路。這些本來是最最基本的人權,台灣人卻要花費八十年奮鬥,到二十一世紀才看得到台灣閩南語「三百字詞」露出曙光,但是台灣客家話呢?原住民語呢?卻仍在烏雲密佈中尋覓幽微亮光。面對如此不利且顯然不公平發展的語文劣勢,愈是能夠使用流利華語、書寫華文的國人,愈是應該樂見台灣閩南語、客家話和原住民語文的重振與復興。

八十年前在日本帝國殖民統治下台灣知識份子展開的台灣話文運動,事實上也足以提供給對於此刻才剛由教育部推動的語文政策抱有疑慮的國人一些省思。這幾年來,有部分文化界人士和部分媒體不斷質疑教育部的語文政策是「去中國化」的政策,這段歷史事實卻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台灣話文運動不是今天才開始的,不是針對中國、甚至也不是針對日本,而是立基於族群語言、文字與書寫的基本人權,台灣文化的重建、發展和多樣、豐富而展開的。我誠懇希望部分文化界人士和部分媒體,能夠深一層、進一步去從日治年代台灣知識份子就已經展開的這段歷史,而不必動輒以「去中國化」質疑這個具有歷史景深、且符合國家語言公民權的正常語文教育政策。

台灣閩南語文字化的工程還只是個起步,國內四大族群使用的語言﹝包括華語﹞能否真正成為我們這個國家的國家語言,在平等的位階上獲得聽說讀寫的基本人權,受到國家在傳播、教育與文化領域的保障,才是真正平等的開始。教育部早在二○○三年二月完成「語言平等法」草案,將十一種原住民族語,以及客家話、河洛話、華語(現行國語)計十四種語言文字明訂為國家語言,此一法案送進立法院之後迄今尚未通過。打造一個包括華語華文也受到保障、尊重、不被排斥的正常語文與教育環境,真有這麼困難嗎?

 

 

2007/05/20自由時報「星期專論」

 

挽救邵族命脈與文化
再振歌仔戲雄風
期待多元與多樣的台灣文化
以台灣文學清澄台灣真實圖像
高中國文教育應以文學欣賞為鵠的
整合拼音系統以挽救台灣語文
挽救台灣語言要從本土語文教育做起
打造保障族群語文的教育環境
萬勿走回一綱一本死胡同
欣見台灣古典文學整理
媒體應謹守「四不」原則
看到冰點也得看到冰山
在自立台灣先後停刊之後
媒體如何看待台灣文史
媒體面對公眾,捫心豈能無愧?

 

®Xiang Yang Workshop 2001-200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