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一草一天堂

:美的播種者──張倉明先生

蘇素秋、吳美衡、陳素瓊

 

 

美的播種者

「美」的感受原本是我們人類珍貴的天賦之一,但許多人卻認為美只存在於文學、藝術等高超的領域,而忽略了一個最簡單的事實─美的感動在生活中是拾手可得的,只是盲目的心很難體會,而豐沃的心田卻處處可見生機。

庭園的藝術師

優雅的槭樹枝葉,隨著微風搖曳生姿,一大片繽紛的非洲鳳仙,綻放出最美麗的色彩,幽深水池中錦鯉正無憂無慮地悠游,這個畫面美的像詩,而創造出這幅美景的是庭園的魔術師─張倉明先生。

張倉明正如一般聯考制度下的青年學子,當時只要能夠念大學就是一件大事了。高中就讀台中一中的張倉明先生,並沒有特別的志願,會進入園藝系可以說是老天的安排。「我從小就喜歡園藝,但並未想過要把園藝當作事業,或藉此出人頭地,主要是我的興趣,加上老天幸運的魔棒一揮,使我進入園藝系。」張倉明笑著說。

張倉明回憶起大學的時光,「在中興大學園藝系的生活中,二年級時打破系上的傳統,當選系總幹事,著實讓三年級的同學難過了好一陣子。三、四年級時,憑著對園藝的喜愛,悠游在植物的世界中,也消磨了大部份的時光,在學習階段幾乎是閉起眼睛工作的。」他記得造園老師說過一句十分含糊的話:「把石頭擺在庭園中最適合的位置,並表現出他最美的地方。」但什麼是最適合的位置?什麼是石頭最美的地方?卻是一無所知。

但他並沒有虛度大學四年,他飢渴著享受著校園的日出,日落,欣賞著每一角落的樹林、野花、石頭,更常常騎著腳踏車跑到郊外,去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他用了全部的「心」將種種美感經驗深深地刻畫下來,而為日後的庭園設計工作奠下深厚的基礎。

「其實,我畢業後除了園藝,還回學校當助教,在眾多的機緣裡從事農藥的買賣、電子製造廠廠長及工業製造,對於電子製造方面是我內行,但是離開這個領域之後,就是門外漢了,因為不是我的專業,所以不能有所發揮。」遠方重巒疊翠的青山,朵朵浮雲在天上飄著,他搖搖頭苦笑著說。

當我靜下心仔細思考後,才豁然開朗,原來園藝是自己的專長及興趣,於是我又回到這個既熟悉又有點陌生的領域。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投入園藝的懷抱。」他爽朗的笑聲中,似乎為自己年輕時代的茫然做了一個註腳。

生命的轉彎處

望著遠方翠綠連綿的山脈,與藍天白雲相映成輝,陽光透過樹梢灑下一地的燦爛。看著自己一手設計的庭園,繽紛奪目的景緻,張倉明回想起畢業後開始從事造園工作所發生的種種糗事,總會啞然失笑,但那段經歷卻也迫使他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大學中所學的課程,多半是基礎理論,對於實際的花卉買賣管理,沒有實質的幫助。我的花店剛開張時,同行的人戲稱:『你只要開三個月就會倒閉。』的確,在不得要領及沒有經驗的情況下,我經常勒緊褲帶,口袋中沒有半毛錢。在辛苦經營花卉買賣、園藝造景設計施工的情況下,我支撐了三年,讓同行的人跌破眼鏡,也使我對庭園設計有了初步的瞭解。」

在感到自己經驗不足後,張倉明特別從日本請來一位庭園設計師,自己跟他工作了一個月。「日本人一般說來都是自私的,他不會主動告訴你好的東西,為了要學習設計的理論,我以一顆最恭敬的和謙卑的心,一點一滴的學習。日本人也不會告訴你原因,只說這樣擺是因為光線的緣故,於是我從這其中慢慢體會,揣摩,漸漸有了心得。」這位日本設計師,可說是張倉明園藝生涯中重要的領門師父。

「園藝的範圍很廣,必須透過不斷的學習才會有進步,平常我會吸收雜誌或專業書籍裡的知識,有時候看到日文書籍中不錯的文章,我會請人幫我翻譯,人的思想不能停滯不前,需要不斷充實自己,才會有所進步。」對美的本質原來就十分敏銳的張倉明,至此之後逐漸得心應手,加上他的用功,潛心閱讀所有買得到的日文庭園書籍,就這樣一點一滴地累積自己工作的實力,而終於能在庭園設計的領域中悠游自得了。

美的洗禮

美感經驗其實是存在每個人的心中,也就是每個人對美的感覺。在許多的報導中,有好多畫家、雕塑家每天至少工作十個小時以上,在這個創作過程中尋找最美的組合。從事園藝工作也是需要不斷的創作,不停的思考、學習,而且是長期不斷的持續下去,所以我不斷的學習、自我批判,在過程中否定、創作、否定、再創作。美感就是創作經驗的累積,還有包括對社會脈動的感覺,這種感覺要非常強烈,時代不斷在進步,社會的脈動也越來越快,從中吸取經驗,融入自己的感覺,才不會成了閉門造車的狀況。」張倉明邊說邊轉動手上的茶杯,欣賞著茶杯古樸的造型,喜歡自然的人,該也是喜歡簡單樸實的事吧!

翠綠草地上斑駁的樹影透露著深刻的生之喜悅,引人遐思。充滿寧靜、和諧之美的畫面是庭園給予我們的重要視覺經驗及心靈感受,像這樣的美之洗禮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美化我們的心。這樣具豐富性的作品,是否有基本的創作理念?張倉明啜了一口茶,認真的說:「我沒有創作的理念,沒有原則。業主的需求就是我設計的原則,藝術的表現有很多方式,業主心目中喜歡的樣式,我一定會把它以最美的形式表達出來,對於使用的材料,我也有非常深刻的瞭解,藝術是以美、和諧的形式表達出來,一個好的設計者是能接受任何一種需求,任何一種挑戰的。」草沒足脛的詩意並非只有詩中才有,而是現實生活中掬手可得的生活體驗,透過張倉明先生的巧手,我們看到人與自然融合的最佳例證。

張倉明笑著說:「我是標準射手座的個性,悲哀和憤怒都只有五分鐘。憑著對園藝的喜愛,我把原本不怎麼好的植物,重新剪裁、擺飾之後,變得煥然一新,而這種成就及喜悅的感覺,是我維持下去的泉源。」張倉明做事態度嚴肅,但是對事物的看法存著一份浪漫。他以一顆喜悅、親和的心去建構他的園藝王國。

庭園設計作品實際與藝術創作並無二致,設計者以大地為畫布,揮灑著他對水、石、植物之美的體認,在人工的空間重新組合,創造出一個和諧而圓滿的生命世界。這樣的藝術作品是有生命的,能否隨著時間而日趨飽滿,端視主人對它的投入。

「起初,我見到心血化為烏有的那一刻,每每讓我扼腕再三,是心痛也是遺憾。但是經過時間的洗練,面對這樣的情形,反而一點也不心痛,因為我理解到:在這世界上,美好的事物不可能永遠保存下去,雖然庭園亂了,不復當日的風貌,不會是業主對我的抱怨,那是他自己的疏忽,我已盡我最大的努力,庭園的維持就看主人的耐心了。」張倉明由起初的痛心到現在的灑脫,心裡已經過一段調適期,相信這段歷程是掙扎而痛苦的,也因此才有今日雲開見日的清朗。

庭園之外

除了園藝設計工作之外,張倉明還擔任過中廣「早安寶島」系列,每週半小時節目的主持人。節目談到有關庭園的點點滴滴:造景、栽花,對大自然的欣賞、看法。那種與聽眾互動的感覺,至今仍讓他難忘。「我也參與智障生的教育,讓他們接觸花卉、植物最自然的一面,藉此改善他們與人相處的不適應,在循循引導下,他們可以種花,自己拿東西,會開口和別人講簡單的話,這帶給我莫大的鼓勵!」除此之外,張倉明還和「大樹文化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系列有關園藝及自然生態的書,而他自己也出版了創作作品集「庭園的心」,贏得眾多讚譽,也為他庭園設計的生涯開啟了新的里程碑。

「有人問我,我創作的原動力是什麼?我想是每一位庭園主人給予的掌聲,如果不是他們的信任包容,很多美好的畫面是無法完成的,而且每位主人對生活的體認、豐富的人生經驗也提供我許多靈感,讓我能完成一個個與生活密切結合的庭園空間。」掌聲是張倉明創作的原動力,為他贏得掌聲的是他背後的努力,他做事的態度是嚴肅而認真的,他把每一位庭園主人都當作朋友,用心去瞭解他們的需求,努力達到他們的需求。除了獲得喝采,也帶來成功的鼓舞及喜悅,而每天接觸美的事物,也成為支持他走下去的動力。

庭園之美

早期張倉明設計的庭園感覺死板,他無法理解如何突破。有一天他翻閱一本音樂的書,內容談到韻律,剎時他頓悟自己所缺少的是"韻律感"。他只想到樹的高低、石頭的大小、該如何擺放,卻缺乏巧勁,於是他常告訴業主:「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最有韻律感的。」

四季庭園之美,植物的生命變化,深深觸動每顆豐沛的心靈:「問春春不語,但見芽間綠」,嫩紅、嫩黃或嫩綠,那種新芽的色彩之美,充滿了生命新生的喜悅,值得好好欣賞體會。

夏天,綠葉成蔭,在炎熱的日子裡格外引人,每每讓人想走入樹林之中,享受微涼的風及悅耳無比的蟲鳴鳥叫,置身林中,宛如聆賞著大自然交響樂團的卓越演出。秋天,是成熟的季節,也是值得用眼睛細細品嚐的季節。首先,樹林的葉片光澤逐漸消退,葉片也變厚了,然後一道道寒流到來,葉片或紅或黃,參差點綴著樹梢,並開始掉落,感慨之情油然而生,宛如繁華若夢,人生幾何,類此的心境變化,便是秋景的最佳寫照吧!冬天,葉片是謝幕的主角,林中落葉遍地,踩著遍地枯葉,享受青翠的葉片碎裂聲,又曬著冬陽,實在是人間再奢侈不過的心靈饗宴了。 這樣美好而永難忘懷的生命經驗就是整個庭園生活的精華所在,張倉明用感性的語調述說他心中庭園之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心」體會周遭生活之美,而懂得體悟生之喜悅的人,處處可見生機。

夕陽下的庭園,溫暖的餘暉和海棠花的翦影相映成趣,張先生說出他的想法:「如果不是植物完美的演出與興旺的生命力,縱有再高的創意,也難以成就一個完美的庭園,自然也就談不上將生命的喜悅與美好散播開來,所以或許該說植物才是名副其實的美的播種者吧!」

 

 

 

《第一代毛毛蟲》

98'靜宜大學中文系報導文學班作品

輯三:夜間飛行的精靈

只要有一滴露珠,我就微笑:童心未泯的小草詩人趙天儀

  用泥巴塑造文學生命的詩人:吳晟

○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美的播種者張倉明

  「親愛的 就這樣子做 好不好?」:訪山林之子蔡森泰

  夜間飛行的精靈:螢火蟲的守護者

  終於……:關於二十五歲的D

 ○  永不凋零的康乃馨:我的母親

○  午夜兩點的工作者:一個桃園市場的頭家


 

•Copyright 2009     向陽工坊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