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暉中的鹿港

陳宜君

 

「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

搭乘時光的列車,回到乾隆年間的鹿仔港(今日的鹿港),映入眼中的是一艘艘的船舶,風輕拂於耳際,撥動著髮梢,帆兒也隨著飛揚。來來往往的商旅與顧客絡繹不絕,耳邊傳來的是一陣陣的吆喝聲,看著玲瑯滿目的商品,可說是一應具全。這樣的盛況可謂是:「煙火萬家,舟車輻輳,為北路一大長鎮,西望汪洋,風帆爭飛,萬輻在目,波瀾壯闊,接天無際,真巨觀矣。」時光的無情,如同手中握不住的砂,由於濁水溪日積月累的泥沙淤積,而港路狹隘迂曲,泊船不易,往日的飛帆片片,耳語喧囂的情景已消逝在時間的洪流之中,鹿港昔日的盛況,恍如春夢一般,被淹沒在人們的記憶中,蒙上一層層拂不去的灰塵。

根據史料記載,鹿港本是一座漁港,在康熙五十六年時已經有首次的淤沙記錄,到了嘉慶、道光初年,(約1820年左右)淤沙嚴重的情形已影響船隻出入的港門,此時鹿港已不如極盛之景。嘉慶中葉以後,商船又因港口淤沙更加惡化,改由王公港出入了。之後,鹿港再也不復輝煌歲月,商船日漸減少,改由其他港口進出、停泊了。

然而,雖在抗戰勝利之初,鹿港生機嶄露了一絲曙光,但這猶如曇花一現,尚未再綻放興盛的美麗花朵即又凋零了。鹿港的商賓雲集,風帆片片的繁華,彷彿船過水無痕,留給後人的是不勝唏噓的歷史。

沒落的鹿港宛若詩人筆下的「已無估客停傳泊,剩有眠鷗傍渚堤」。除了偶而見到的三、五隻漁舟,孤獨地漂蕩於蒼茫暮色之中,有的也可能是趁假日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遊客,匆忙的擾亂鹿港居民恬靜安寧的悠閒生活,又留給他們熱鬧過後的孤寂與髒亂,更破壞了保存不易的古蹟。而質樸無華的民風也逐漸受到外力的侵蝕,商業氣息也進駐鹿港,往往會看到極不協調的景況,古老的建築,卻有極現代的商品販賣,看在年輕一代與老一輩鹿港人眼中是如何的一場愛與愁啊!

「往事如煙,再憶不見天」

帶著顆純淨的心,徐徐的踏入車水馬龍的「不見天街屋」中的歷史。殘紅的夕陽偷偷穿過覆蓋於屋頂的瓦片,映在熙來攘往略帶倦意的行人臉頰上。遠遠看到了歲月的痕跡縱橫於臉上的一位老人,於是我信步的走過去,想要訪問他,他卻帶著略有防衛之心的態度問我:「幹什麼?」

我立即露出無害的笑容回答他:「阿伯,我是靜宜大學的學生啦!只是有一些問題想要請教你。」

於是我們就站在現在鹿港最熱鬧的中山路旁聊起它的前身---不見天街的歷史。

「阿伯!這厝以前是這樣小小間?」

「少年仔,沒啦!以前這熱鬧時,厝建得很長啦!差不多有六尺長,因

為民國二十三年的時候,市區改正,日本政府就叫咱老百姓要把厝移裡

面一點,要把這裡的路拓寬啦!沒辦法,咱只好照咧做。你看,這厝就

留有那種打壁過的痕啊!那時候,較有錢的,就會把門戶整修一下,才

會變成今天有的厝,門戶較現代,裡面還是跟從前一樣。如果較沒錢的,

就會像對街那間厝,打過的痕猶原地在那。」

「阿伯,你可以再仔細介紹這裡厝的特色嗎?」

「啊!什麼特色,我是不了解啦!這是祖公留下來的,厝的年歲都比我還要老喔!住在這裡我家只存我啦!少年仔都出去外地打拼,有時候,放假也不一定會回來,只有一些不認識的人到這裡參觀,吵吵鬧鬧,咱們老的都很不願意啦!那些觀光客有的講,他們來是為我們帶來什麼觀光產業,什麼會促進我們這裡的商業發展。別的不要講,垃圾一大堆,有時候又會破壞這的古蹟原始風貌。歹勢啦!跟你講這些,不過,你剛才問的我是不知道,不然,你再去問別人啦!」

看著夕陽漸漸隱入黑幕之中,心靈盈滿踏實感,影子在地上拉的長長的,雖然一天即將過去,我的心卻充滿了喜悅。回到了家翻閱了一些資料,根據史料記載:鹿港的傳統舊式民宅,是稱為「長條市屋」。前面開的是店舖,後面主要的是住家。前面的店舖也就是形成「不見天」的特殊建築。而「不見天」的主要結構是四點金柱,就是在店舖的四面牆前各有一根柱子,上面再覆蓋平頂或斜頂的屋面板,屋面板上再加以鋪上麻竹葉或月桃葉,再蓋上土二寸至三寸,之後再加上屋瓦,即完成了。至於後面住家,長度極深,多是「三進式」或「四進式」,在內進中,則可以看到有通風採光作用的天井。當陽光透過這天井,在泛黃的木造地板撒下一道道金色璀璨的光線,想必一定動人萬分吧!

「鹿江曲巷聞名久,冬日偷閒試一臨」

攤開鹿港的地圖,久久尋不至人們口中的九曲巷,急忙的詢問在路旁做生意的商家,商家的女主人笑著回答說:「你是外地來的吧!那個九曲巷就在前面而已。」頓時紅潮漲滿臉頰,趕忙道謝過那好心的女主人,進入了這有個不起眼入口,卻又似乎吸引著人們進去尋找不知名寶藏的神秘空間。走進狹隘又曲折的巷弄,往往以為前面已是盡頭,卻在走幾步路,換了個角度後,又出現一條曲巷,隨著腳下的紅磚往前延伸,眼前似乎走不盡的曲折小路,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歷史。而巷子旁一棟棟油漆斑剝的老屋,彷彿潛藏著無數歲月的故事,想對世人訴說。在一間間具有盎然古意的屋子中,忽見一棟特別凸出而又現代化的樓房,實在極不協調。此時,門口站著一位年輕人,也許是年齡相彿,於是我們極快的就聊起天來。

「你住在這裡多久了?你家的房子怎麼跟這九曲巷附近的古屋不一樣?

這麼現代化?」

「我從一出生就住在這裡了,九曲巷是你們觀光客在叫的,我們這裡的人都叫這條巷子是金盛巷啦!其實我們這一棟本來也是舊厝,是經過整修重建的,沒辦法,時代在變,人也要跟著變啊!有人說這是古蹟,不要隨便翻修,會破壞原有的風貌。說實在的,政府也沒有撥款下來維護這裡,也沒有安排這裡居民的住處,叫我們睡那裡?觀光客也沒有公德心,隨隨便便就在牆上塗什麼到此一遊,又擾亂我們寧靜生活,今天會變這樣,也是沒法度的。」

「那你知道鹿港這裡的巷子為什麼會灣曲多折,而有九曲巷這個盛名?」

「因為我們這裡是靠海邊的,根據我阿公說,這裡的風砂特別的強,打到人的臉是會痛的。尤其是中秋過後,那九降風吹的會嚇死人,所以建屋的時候,就採曲折迂迴的辦法,差不多建十間的房子,巷子就會一曲,屋子多了,路就變得如此彎彎曲曲了。一旦風吹到這裡,威力也就會被減少許多了。」

告別了這位年青人,踏著紅磚道,慢行於上,心想「十月風砂飛不入,九天霜雪動難侵」應是詩人對九曲巷最生動的描寫啊!在九曲巷這條古老的巷道中,處處看得見歷史的痕跡,彷彿每一道痕跡都是歲月的記憶,置身在這,光陰似乎就在這巷子中凝結了。

「遲遲白日晚,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悽美的故事,往往是以悲劇收場的。當清麗的陽光在楊桃樹葉間跳動,我彷彿走回了尹娘的故事裡,看到尹娘與夫君依依不捨的離別之景。看到尹娘倚著圓窗,晶瑩的淚珠無聲落下。「意樓」一座荒蕪的美麗閨樓,人事不斷的變化,哀悽的故事依然在意樓中流動,在人們的口中傳頌。位於金盛巷中的「意樓」,是尹娘的閨閣,更是她苦苦等待丈夫歸來的囚牢,這裡鎖著她對丈夫至死不逾的愛情,也鎖住她一生的幸福。

故事的開始,註定了悲劇的結束,百年前,尹娘剛新婚燕爾,丈夫卻匆忙地的要趕赴唐山省試,夫妻相別之時,丈夫於門前親手植下楊桃樹一棵,說道:「見樹如見人,吾試畢即返。」隨著日子無情的流逝,春去秋來,樓階也染上綠苔,良人的音訊卻一去全無,楊桃樹一日日茁壯,尹娘的年華卻一日日老去,盼君早歸的期望也逐漸沉入尹娘心底的最深處。故事的落幕:尹娘悒鬱而終,一縷香魂越過地理的相隔,穿過世間的輪迴,去尋找她一生的最愛。

一陣微風破壞了楊桃樹靜止狀態,輕輕搖曳著樹梢,呼喚我從這哀怨絕倫的故事中回過神來,我彷彿聞到楊桃特有的香味,在陽光閃耀的恍惚中,我似乎看見了尹娘滿足的笑意,和夫君倚著古窗,鶼鰈情深的樣子。

「夕照照書院,再創文風盛」

「文開書院」座落在今鹿港的咽喉之處,證明著鹿港曾經文風鼎盛,文人甚多,是為今日鹿港人津津樂道之事。在這自成一格的圍牆中,有著不同於其他地方的三座建築,也就是「文廟」「武廟」「文開書院」。這三座建築,在鹿港鎮民的心中已是連成一體。從進口步入其中,會依序看到文開書院、文廟、武廟。走進文開書院的內部,稚嫩的琅琅讀書聲似乎在耳際迴盪著。看到一群的觀光客跟隨在講解的老師旁,自己不免也混入其中,聽聽老師對這裡的專業介紹,也免去自己到處追著人訪問的窘態。

文開書院與鹿港的天后宮、龍山寺並列為台灣的三大古蹟。而書院的貢獻是培育了鹿港不少的文人,也對台灣的文化有其一定的影響。至於文開書院的名稱由來,是為了紀念台灣文化的開山祖---沈光文(字文開)而取的。在書院的門前豎有石坊,開有三門,書院的正中央有祭祀朱子,但現今已不存了。再進去是講堂,這裡的地磚很特殊,排列好像是「入」字,具有歡迎人進來的含義,也是歲考之處。再進去,通過甬道,蓋有捲柵,左右有兩室,是以前山長所住的地方(校長或書院管理人),而兩旁的學舍14間,就是學子求道讀書之處了。在書院的旁邊,有一條小道,名為「青雲」,這以前有牌樓,上有匾額寫著「青雲捷步」,如今已經荒廢了。

接著,我們往「文廟」走去,文廟的正殿較為深廣,是一個裝飾富麗的五柱列建築,。在正殿的地方,明確地分為前廊、殿堂、神位三部分,這裡奉祀的是文昌帝君。而金柱與簷柱之間,不但地面比室內低一步,屋架的結構是採捲棚式,並在屋面板下在加一層板,這表示文廟的進深包含了殿前行禮的拜堂在內,是兩個屋頂合而為一的情形。

最後我們來到文廟右側的「武廟」,武廟裡面祭祀的是關聖帝君,因為鹿港人崇拜關公的義氣與豪情。武廟的廟門和正殿比起文廟規模小了很多,旦結構的裝飾是非常勻稱的,正殿中的建築型式是雙排後金柱的做法,其目的是為了安置神像,並有一些空間給民眾自此處進入後院。聽完了老師的講解,我悄悄的離開,驕陽恣意的散播它的熱度,似乎不在乎人們的揮汗如雨,我踱步在外面的庭院乘涼,進入眼中的盡是一處處的攤販,吵雜的販賣聲,把這裡原有的寧靜與古意破壞掉了。在文廟的前面有一池水,已用尖銳的柵欄圍起來。望著已渾濁的池水,心裡想著,是否有些東西逝去了,再也挽不回,而人心遭慾望的矇蔽,是否也如同這一池水啊!昔日這裡是士子會文結社,互騁文風,義結金蘭之處,今日卻已成為攤販處處,喧嘩四起的參觀盛地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雖然鹿港飛帆片片的盛況已成過往雲煙,不見天日街的神秘風貌已消失在歲月之中,面對斷碑塌樑,油漆斑駁的文武廟,鹿港的數百年的興敗榮枯,盡在時代的轉動中逝去。所謂:「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同樣在一鹿港這個空間,今人、前人只是在時空中物換星移吧!

面對現代文明的衝擊,商業氣息的介入,鹿港似乎不再是鹿港,反而成為一個為了招攬客人而改變的觀光旅遊地。試想,在現實的工商社會中,它的破磚古屋的確不討好,但是它卻投映出先人的智慧結晶,以及一個輝煌文化與本土質樸的民情。相信大家都希望可以留給後代子孫一個小小的歷史舞台,告訴他們祖先是如此的胼手胝足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時代。

當我們漸漸的退出鹿港的歷史,記得把不屬於那,也不該留在那的東西帶走,將美好的記憶停格住吧!

 

感想:

我想修完「報導文學」這個學分後,大家都會鬆一口氣,好好的去靜養一番。因為每個禮拜五,要努力的爬起來上第一、二堂的「報導文學」,是一件痛苦的事,總要內心交戰一番,與棉被溫存一下。有時候看到老師無奈的臉,總會不知所措,內心暗暗告訴自己,下次要早一點來,但是到了禮拜五,善與惡的精靈又會交戰一番了。

當我在動手寫這篇報導文學時,實在不知如何下筆,如同老師說的,要寫人家寫過的題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除非你可以寫的比他好。不過,我還是把它完成了,我相信讀者會原諒我初試啼聲的拙作,因為以後我還會好好學習、努力的。

 

 

 

 

《第一代毛毛蟲》

98'靜宜大學中文系報導文學班作品

輯一:南鄉之魂

南鄉之魂:歸去來兮他里霧    

失樂園:台南秋茂園的晚春悲歌  

餘暉中的鹿港 

櫂歌吟罷風猶存:鹽水古鎮  

戰天鬥海禍福倚:笑看古今臺中港       

聖母聖殿:萬金大教堂  

交錯時光的魔鏡: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Copyright 2009     向陽工坊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