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之魂

:歸去來兮他里霧

柯佳君

 

歸去…

列車飛快地南下,窗外逐漸地由水泥石牆轉變為蒼翠的農田。

告訴我,你心目中的那幅畫---那幅農田景色的畫。是否有著成群的鷺鷥,是否有著默默耕耘的水牛?然而,曾幾何時,這些即使是我,也是再也見不到的景象……。

如果我說,泥土的味道是故鄉的芬芳;如果我說,赤腳踩著柔軟的泥土是溫柔的感覺;是否能夠體會到那常年浸潤於水中的泥土,可是孕育萬物生命的源泉。它是那樣默默地付出,它是那樣細心地呵護.……。不要問我,鄉下的景象到底是什麼樣?我只能告訴你,這些就是我的印象。

往事…

相傳在台灣尚未開發之初,有一平埔族人因追捕一頭野鹿而越過山頭。在山頂上俯看時,發現了這一片美麗的平原。這個地方東界一帶為連脈的山峰,入夜以後有濃濃的雲霧深鎖樹林;因此,這一族人稱此地為「雲林」。

濃翠茂密的樹林在平原上一望無際地開展著,就像是美麗的新世界一般吸引著人們。平埔族人逐漸地遷居此地,而其中有一Lloa族他里霧社也在這裡定居;於是大伙兒均稱他里霧族人居住的地方為「他里霧街」。

當年,清朝統領台灣的初期,他里霧被劃為「諸羅十七莊」之一。康熙末年,大陸移民逐漸混雜此地。對於移民們來說,這裡無非是個理想中的桃花源。茂密的樹海和翠綠的竹林交互編織著移民們對新生活的美夢。可以想見,當年平埔族人和漢民族混和雜居的時候,不管是語言間的不同,或是風情民俗的迥異,在生活中必定有著相當多的趣事。

這兩個完全不同的種族卻能夠在一起過著共同的生活,這其間有著多少的耐性與包容?康熙四十二年(一七O三年)台防同知孫元衡經過此地時,敘述這裡的情景曰:「翠竹陰陰散犬羊,蠻兒結屋小如箱,年來不用愁兵馬,海外青山盡大唐(大陸)。舊有唐人三兩家,家家竹徑自迴斜,小堂蓋瓦窗明紙,門外檳榔新作花。」

藉由這首詩的描述,彷彿看見了這個東方有山,西方有海的美麗平原。在這平原上四處散落著Lloa族的小屋,耕種的穩定生活是族人最大的幸福。族群間四處充滿著對於新天地的滿足,只不過族人們多少也發現有越來越多的生面孔出現在這片土地上。新來的面孔穿著著精緻的棉布衣,操用著不同的語言,多少造成了族人們的不安。但是,經過相當時間的相處以及比手畫腳的溝通之後,發覺這些人只不過希望能在這裡立足生根。這是個生命富饒的土地,擁有龐大的木柴資源以及肥沃的土壤。族人們認為共生共食是大自然的法則。於是,新血的加入促使這片土地開展了新的面目。

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漢族移民在他里霧的北方建立街市,同時建造祭祀媽祖的朝天宮於街內。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葛瑪蘭通判姚瑩的《台北道里記》云:「他里霧,大莊也。」一直到日據時代(一九二O年)改制的時候,才因為這個地方位於斗六的南邊而改稱「斗南」。

他里霧的人民性情溫順柔和,而且地理環境上又缺少險要的地勢。因此,地方上少有人禍兵災,平和的生活促使這個環境在經濟上穩定而快速的成長。然而,這種外力干預的成長卻使得他里霧族群加速滅亡。不僅是漢族移民的明顯增多,再加上這群人多是「羅漢腳」,種族混血的情況便日益明顯。剛開始或許不覺得什麼,但日子一久卻造成他里霧社從內部衰落。

自從他里霧社的最後一人消失於阿丹里以後,整個Lloa族群也宣告消失。這段歷史不僅明白的說明了他里霧的過去,也讓人體會到即使他里霧已成為過去,但外貌的改變並不會掩蓋它最原始而純真的靈魂;而這靈魂將始終不斷地影響著這塊土地上的人們。

流逝…

「斗南!斗南站到了。下車的旅客請順序下車。下個停靠站是……」列車上的廣播器響起,將我的思緒拉回到現實世界。十八世紀的他里霧頓然消逝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二十世紀的「斗南」。

列車上有許多人站了起來準備下車,但是其中十分之九都是年輕人。當時第一個念頭想著:他們是回來渡假的吧!不過卻也明顯地感覺到斗南人口外流的嚴重性,就像是Lloa族群即將消失而不自覺。

步出列車,訝異於斗南站的廣大。一個只擁有二十二個里、四萬六千多人的小鎮,居然有一個三座月台的車站。雖然第一月台早已不再提供客車使用,但從站內六條鐵道的鋪排及環境的陳設倒可感受到這裡曾經的繁華。

斗南車站建築宏大,是屬於瓦頂的磚造水泥構成,斜頂屋脊兩層,通風良好。站前廣場十分氣派,沒有大排長龍的計程車,也沒有小販的吆喝聲。在夏日的午後總是呈現出寧靜悠閒的景象。

斗南火車站是蘊結斗南經濟生命的地方。當年這裡可是人口、貨物的集結轉運中心。說起來不僅是因為縱貫線的完善及火車的快速運輸;台糖小火車的經過也是一大因素。在斗南車站外的右手邊有一台糖的斗南站站房,兩者的搭配依稀可以想見當年的熱鬧畫面。

一九三O年,台灣糖業鐵道有一條「斗南、北港、西螺線」,它的起點就在斗南。台糖小鐵道正橫列於斗南火車站的正前方。在全盛時期,不管是載運甘蔗的小貨車或是運送客人的勝利號汽油車都會經過此地。又由於糖業鐵道多走鄉間,因此斗南火車站便成為雲林的一大轉運站。

但是,隨著高速公路的興建,它高度的運輸量使得鐵路的生意逐漸冷清。再加上民國七十三年台糖外銷業務的萎縮,令糖鐵的營運沒落;台糖火車斗南站因而在一九九五年奉令拆除了。這些因素均使得斗南火車站越發冷清。

如今的斗南站總是充滿著溫柔和煦的風,彷彿依閭望穿秋日的母親等待著久歸的孩子。只有在孩子們回到家鄉的時候,這沉靜的車站才又再度充滿熱情的生命。即使這個地方的外觀不斷地在改變,但它原始靈魂的本質卻如紙中的水一般不斷地滲露出來。

祈禱…

走進斗南街上,偶然,也可以發現到小地方的特色。城市與鄉間的區別除了景色的不同外,差異最多的就是廟宇的建築。環顧鎮景一周,光是道教寺廟就有三十六座之多,而佛教寺院也有五座。這種數量想是相當驚人的吧!

道教寺院中當以建築在斗南鎮內西邊的順安宮是最為興盛的廟宇。順安宮主祀媽祖,建於同治六年(一八六二年)。不但建築宏偉、雕樑畫棟,前方廟埕之寬廣也是一大特色。每逢假日,此處香客、遊客絡繹不絕,堪比鹿港天后宮。

廟宇內部共分二進,中間有一天井,兩旁各以高聳之樓閣將正殿擁護在其中。磐龍石柱一共有六柱,正殿大門的兩柱為單龍身,上面併刻有天兵蕃將;左右兩側則是各兩柱的二龍身石柱,上面的雕刻也比單龍身的石柱更加豐富,可知是較現代的雕刻。

不知是為了什麼?越是近代的石柱雕刻越是複雜。不但是龍的數目增多,更有其它繁雜的兵將,甚至可以看到有巨大的戰象雕飾。雖然說,可以給予人們在雕像中有更多的想像空間,但是卻不免覺得這些太過精緻的雕刻,不但有染於廟宇的清聖,利用鐵欄杆保護石柱的舉動也令人感到十分無奈。

正殿門前有二獅護殿,左右各有四大石鼓鎮寺。媽祖座正中央,右手邊奉祀福德正神,左手邊奉祀註生娘娘。天井的上方,左為暮鼓,右為晨鐘。天井左方門內尚有旁祀,是為寬永祠,此乃奉祀斗南鎮內一仙化高人寬永的真身。另外還有媽祖的陪祀神明。

整體看來,順安宮還算是極力保持古老形式的寺廟。除了必需的電器產品外,它的建築多使用舊式石頭、木柴雕刻;而非使用不鏽鋼等現代感十足的東西。這也就是它真誠而令人欣賞的地方。對於舊物的執著以及傳統建築的保持,是純樸鄉下人單純的性格。但是這種純粹的鄉土氣息也正是繁雜的都會中所一向缺乏的。

此外,在斗南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寺廟則是佛教寺院的寒林寺。寒林寺乃是供奉抗日英靈忠魂的唯一寺廟。建築年間為光緒二十八年(一九O二年),當年抗日精英壯烈犧牲後,其中有許多人都無法辨認其身份。因此,善心人士捐建此廟以茲供奉。

寒林寺原稱「萬人爺廟」,除了抗日英靈也供奉地藏王菩薩。每年的農曆四月二十八日是祭典日。日軍佔據台灣的初期(一九三七年),便以皇民化為理由勒令拆除。直到光復後,經由地方耆宿陳奎牛、曾清慕倡議復建,才在民國三十六年於現址復建。並由新庄公墓迎祀遺骸,正名為「寒林寺」。

這寒林寺的風格完全不同於順安宮。廟宇正殿內供奉大眾爺,左手邊奉祀萬善(即抗日英靈之神祇),右手邊奉祀福德正神。民國五十七年再建牌樓(拜亭)並祀地藏王菩薩殿於二樓。地藏王菩薩殿中左右兩側皆供奉十八殿明王。

廟埕不大,但每到午後常有老人家在此圍繞下棋,泡泡小茶、互相連絡感情。老人們專注地看著棋盤,手中握著一疊敵軍的棋子,那種運籌帷握的姿態可不遜於真正的爭戰喔!另一方面,泡茶的老人們正談論著家事、國事、天下事呢!偶爾,發表一些政見,那種對於政治的熱誠又豈是政治人物所能妣美?

「小姐,來喝杯茶喔!」

「謝謝!」老人家們親切的邀請,使我輕易地打入他們的圈子。

「真罕呢看見少年人來這裡,妳還在唸書嗎?」

「是的,」我說「你們每天都來這裡嗎?都在做什麼呢?」

「每天都來啊!」甲老說「早上來跳土風舞、做体操。等老伴買菜回來,就下田去幹活。下午休息的時候,來這裡泡茶順便聊天。也不一定做什麼。」

「那您家的小孩呢?」

「都在台北吃頭路啊!他們只有休息的時候會帶小孩回來走走。」

「那田裡忙的時候呢?」

「都嘛要靠自己,再說他們在外頭吃頭路也很辛苦,很少要他們回來幫忙的啦!」

「您難道沒想過搬去和他們一起住嗎?」

「沒有,那裡既沒有朋友環境也不熟,怎會想要去?再說,田地怎麼辦?那是祖宗的心血,我是不會放棄的。」

據老人們所言,這裡只有每年的農曆四月二十八日的大祭典日才會燈火通明地熱鬧一番,平日裡就只有這群老夥伴會來。但也就是因為它人少,所以才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寧靜。說起來,勞碌了半生的他們只有在這裡才能享受到屬於自己的快活。究竟是為他們感到心酸呢?或者要為還有這個地方而感到欣慰?

這種暮年的心情果真是自己所不曾去瞭解過的。往年,這裡只是給我很寂靜的感覺。但是,仔細想想,人如果能為自己的理想抱負奉獻一生,僅管死後寂寂無名,相信其靈魂應是滿足的。念舊與感恩的心情交織在這片土地上,是任人也割捨不下的情感。

流漣…

為了求學,回家的時間漸漸短了,家鄉的感覺也漸漸的變了。水流不再清澈,土壤也得靠肥料才得以維持。以前秋收的季節尚可聞到曬稻穀的香氣,如今的稻穀卻都一股腦兒地全塞到農會去了。

往年收穫的季節,我們常會到田裡去揀拾農家遺留的蔬菜。或許是芥菜,或許是蘿蔔。這些蔬菜是因為長得不好而被用來做天然肥料的素材。但是經由整理、揉鹽、去苦水、曬乾之後,卻能成為桌上的佳餚。

拾穗的過程,是最能體會農人辛苦的活動。踩著剛犁過而不整的田地,頂著熱烘烘的太陽,我們彎著腰在剩餘的蔬菜中翻找、撿拾。往往不到一個鐘頭,大家便喊著受不了了。然而,回家後的整理工作才是考驗體力的開始呢!

剛開始大家都很興奮地去撿菜,但揉鹽是需要體力的,必須將菜揉到軟爛。然後,就開始有人覺得累了,甚至覺得自討苦吃。但是,正是在這種需要全家動員努力的時候,才感受到土地的凝聚力。我們在汗水、泥水中嘻笑著,感到最幸福的時刻竟是在這最辛苦的時刻。

都會人常無法接受這種醃製的食品,但是對於我們而言,這是最不浪費糧食的好方法。再說,每年的颱風季節這些醃菜也是幫助我們渡過風災的最佳儲備糧食。稻田收割完就是小孩子最快樂的時候了,空曠的農地正預備著下一季的播種,孩子們呼朋引伴來焢窯。而這段日子,大人們正預備著過年呢!

曾幾何時,長大的小孩逐漸地遠離農地。農田間孩子們的嬉鬧聲少了,老牛與鷺鷥被機械取代了,廣大的農田中只剩下勤勉不懈的老農夫及機械隆隆的馬達聲。

都會的氣氛逐年擴散到鄉間,許多的農地變成了高樓別墅。不僅如此,小時候的公園變成了現在的老人會館,舊台糖火車斗南站變成了停車場。這種種的改變雖然代表了斗南的成長,但是,那往日的鄉間情懷卻已不復存在。

回家鄉的時候,我很喜歡到古坑鄉的華山上去走一遭。在環山的產業道路上有一處山坳可以俯瞰整個雲林坪。只有在這裡,藉由景物的朦朧美感讓我可以想像當年的斗南,甚至是他里霧曾經樹林密佈的美麗。只有在這裡的短暫停留可以讓我洗去異鄉生活的煩愁。每當這個時候,山嵐總會慢慢地升起覆蓋整個雲林……。

駐足…

雖然,斗南的鎮景早已不復從前;然而街上的人們見面時,互相打招呼的習慣依舊不變。每當回家鄉的時候,偶爾會整晚不睡地坐在陽台邊。

想我做些什麼呢?也許只是看看星空,也許只是聽聽夜蟲的鳴叫,因為這種寧靜的夜晚已經不是垂手可得的享受了。不過,這樣的夜晚中可不寂寞喔!看著街坊鄰居的燈火逐漸熄滅的同時,夜的交響曲才漸漸地響起:聽!那小蟲的叫聲是今晚節目開演的序奏,嘰嘰喳喳地將氣氛炒到最高點。

約莫到了凌晨兩點時,清除街道的垃圾車也到了附近。沉穩的引擎聲,加上清潔人員迅速的動作;他們帶來的不止是寧靜的服務和潔淨的環境,更帶來安全及舒適的感受。因為他們,本晚的節目音樂也走向穩重與和諧的曲調。人們睡了;街上的小貓小狗們也睡了;就連小蟲們也漸漸安靜了……..。這個時候,夜空中開始了另一場表演,那就是星星們粉墨登場了。

閃爍的星光伴隨著月亮,在雲幕中來來去去、忽隱忽現。有多少人將這樣美好的夜晚沉沉睡去呢?有多少人至今尚未體驗過這般美好的夜晚呢?隨著時光的流逝,黎明的腳步也逐漸近了……。

四點左右,雲霧開始籠罩斗南的街道。在這種天將亮的時候,淡淡的霧更增添了另一種神秘的氣氛。彷彿在這層面紗下他里霧和斗南的時空交疊了。

此時,人的活動逐漸多了起來:先是載貨的卡車、貨車,隆隆地打破寧靜的夜空,開啟了今晚節目的尾聲。接著,賣早點的小販也推著推車走向市場去。天空,也漸漸亮了。

在左右鄰居的活動聲中結束了這場夜空中的交響曲。人們在街坊中相互打著招呼,招朋引伴地上市場。然而,不知道這種氣氛又將會在何年何月消失於斗南的街道呢?

夢迴…

眼見著廣大的綠色稻田無邊無際地開展在我的眼前,這般景象便是我純樸的故鄉。只有這般土地才是羈絆我生命、夢魂的地方。

頂著熱烘烘的太陽,農人們依舊彎著腰在田中幹活。僅管滴著汗、忍著苦,他們還是一直不停地在工作著。這其中究竟藏有著多少的情懷?農人的小女孩見著我的到來,便帶著她的黃犬追逐著穿越農地而來。

穿過農田,猶如風一般的速度;瞧她赤裸的雙足深深地踩著柔軟的泥土,白色的煙霧逐漸由平地升起。彷彿,又回到了一七O三年的他里霧……。

 

感想:

寫完這篇「吾鄉之魂」後才體會出報導文學真的很不好寫。從蒐集資料、實地探訪、決定文體、小標,到最後的寫作、定稿,這中間不知道有多少次的抉擇。雖然總是想把最完整的表現出來,但最後總是刪稿刪到體無完膚。

不過終於,我可以把它好好地交出去了。這可是三年來頭一次完整的寫作喔!希望在這篇文稿之後,大伙兒能對斗南有所瞭解。雖然,這算不上是一篇成熟的稿子,但願將來有一天,我還可以將這篇報導繼續地發揚光大。

 

 

 

《第一代毛毛蟲》

98'靜宜大學中文系報導文學班作品

輯一:南鄉之魂

南鄉之魂:歸去來兮他里霧    

失樂園:台南秋茂園的晚春悲歌  

餘暉中的鹿港 

櫂歌吟罷風猶存:鹽水古鎮  

戰天鬥海禍福倚:笑看古今臺中港       

聖母聖殿:萬金大教堂  

交錯時光的魔鏡: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Copyright 2009     向陽工坊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