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 2001/03/20 ●更新:2009/01/14             | 知性的 | 感性的 | 批判的


 
日與月相推

元宵夜裡,捧讀張深切,痛前賢、敬哲人,忽然生出遙看天燈遠颺的感覺。春天已然來臨,鬧熱滾滾的台灣社會一逕虛華著,誰知道張深切?張深切是誰?恐怕還是絕大多數人的疑惑。


.................................
 
 footnote

 

張深切(1904-1965),台灣南投人,1917年赴日,1919年擔任戲劇「盜瓜賊」主角,此後開始投入台灣新戲劇。1923年返台,旋轉赴上海投入台灣學生抗日運動。回台之後,與人共組「草屯炎峰青年會」,於1926年成立文化劇團。1930年,組織「台灣演劇研究會」,希望以新劇改革社會。1934年與黃純青、巫永福等組織「台灣文藝聯盟」,創辦《台灣文藝》,主導三十年代中期台灣文壇。戰後二二八事件中,被列為暴動首要分子,逃亡山中,後經疏通,從此不再涉足政治。1954年完成《孔子哲學評論》,但遭查禁。一生鬥志,卻滿懷無奈。

.................................
 
 向陽網聯

向陽工坊

向陽詩房


 

       回看張深切

 

向陽

 

春節過後,綿密的冷雨逐步離去,陽台前吐出新蕊的杜鵑,迎風招喚春天的來臨。這樣的感覺真好,冷肅的寒雨終有停歇之際,和暖的陽光也有破雲之時。人生以及人的命運如果也能如此,則冬去春來、暑盡寒至,沒有突來乍至的悲歡離合,不受命運的播弄,該有多好?

然則,真實的人生畢竟不是四季,命運比起天地間的風雲尤其不可捉摸。這種無奈,正是常人所以脆弱、徬徨的病灶。青年時代壯志騰雲,晚年可能潦倒落魄、抱恨以終;年輕時代的夢和理想,往往換來一生烏暗晦淡。人生遭遇,不可預期,對於在黑暗困苦年代中尋求光明的一代,尤其冷酷。

這使我想到日治時期台灣作家的人生之路,他們生於異國殖民統治下,年輕時企圖透過文學之筆、改革之血扭轉台灣命運;他們寫作,參與政治、社會與文化運動,在受到極度擠壓的荊棘路上,用鮮血開出希望的花蕊,並且相信,只要異族統治不再,寒冬必會過去。無奈的是,歷史並不根據他們的夢運轉。日本政府投降撤離後,他們迎接到的是更冷酷的雨雪紛飛。因為他們的反抗精神,因為他們的創作與思想,這一批日治時期的台灣菁英,死亡流離、伶仃孤寂、噤聲難言者,十之八九;即使在他們離開人世之後,一樣不為奉獻過的台灣所知。

連同曾經湧動他們熱血與精神的作品,往往也數十春秋,掩埋塵灰,不被後代重視。他們的人生,以冷雨始、以冬夜終,他們在作品中熱切寄望台灣之春,卻在人生路途上備嘗霜雪。張深切,就是其中的一位。這位在日治時期用熱血抵抗殖民統治的作家,他的一生,就走上了這種未見春陽的坎坷旅路。張深切在日治時期參與反殖民運動、鼓吹台灣革命、組織台灣文藝聯盟、推動台灣演劇,流離奔亡,受盡抑壓;戰後國民政府來台,他並未因此見到陽光,反而因為他日治時期的奮鬥紀錄,在二二八以及更漫長的白色恐怖中,陷入了幽暗、苦悶與幻滅交織的心靈苦牢,直到一九六五年以六十二歲過世為止。

不過,張深切留下了一百五十萬字的作品,刻繪了他一生的的思想、愛以及血淚,張深切一生見證兩個年代三個國度,他的作品標誌了台灣作家終究不被擊倒的風格。在他過世後三十三年後的此刻,這些作品終於在他的哲嗣張孫煜、外甥吳榮斌以及眾多學者的協力下,結為《張深切全集》十二卷由文經社出版。張深切一生的所有作品,才在他一生摯愛的台灣正式問世。張深切的冬寒人生這才真正結束,而透過全集映現的張深切孤獨而不屈的精神,方才放晴。

元宵夜裡,捧讀張深切,痛前賢、敬哲人,忽然生出遙看天燈遠颺的感覺。春天已然來臨,鬧熱滾滾的台灣社會一逕虛華著,誰知道張深切?張深切是誰?恐怕還是絕大多數人的疑惑。願以這篇蕪文,追念張深切,籲請台灣社會回過頭看看張深切,以及那些走過同一條荊棘之路的台灣前輩作家。

 

《日與月相推》由聯合文學出版社於2001年3月出版。

 

 

®Xiang Yang Workshop 2001-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