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 2001/03/20 ●更新:2009/01/14             | 知性的 | 感性的 | 批判的


 
日與月相推

讀到〈易下繫辭〉中的幾句話:「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這段話寫得如此簡潔,卻又如此通達透徹。舊與新,日與月、寒與暑、往與來,連同人的悲與喜、榮與辱、成與敗,不都是相推相生的嗎?


.................................
 
 footnote
向陽在聯合文學出版的著作可洽:

.................................
 
 向陽網聯

向陽工坊

向陽詩房


 

       日與月相推

 

向陽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過年了,對於在這塊土地營生的人來說,過年通常意味著歲月的增長,有副常見的春聯寫的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就有著這個意涵。

在台灣,過年過的是舊曆新年,曆舊而年新,也相當直得玩味。大多數來自中國福建、廣東的台灣漢人的後裔,沿襲著中國舊有的曆書、習俗,年復一年在太平洋濱的這塊島嶼上營生,經過三四百年的發展,一仍維持著舊曆習俗,在走向現代化、國際化的今天,依然將舊曆年當成迎新送舊、辭舊布新的時點,光這樣,就足以表徵台灣人的念舊、懷舊情結,歷久而不渝。

然則也不。台灣又是一個事事喜新的社會,舊曆年之外,台灣人新曆年也過,也一樣辭舊布新、一樣感懷歲月的漂走,但取的則是連假的休憩與新的一年的感覺;西洋人最重要的耶誕節也過,各種活動在重要的城市展開,年輕的一輩歡歌熱舞,終夜不眠。在台灣,連情人節都有好幾個,西洋情人節、七夕中國情人節、外加中秋。這都顯示了台灣人念舊而又喜新的複雜性質,也許這跟台灣作為一個極具開放性的海洋國家有關係吧。台灣人什麼都收都容,只要覺得是好的、新的;台灣人也捨不得丟捨不得棄,如果還有一丁點用處一丁點好處。

中國的舊曆年因焉成為台灣底層社會中最重要的民俗節慶。舊曆年一到,百市休業,闔家團圓,舉國沉浸在年的歡樂氣息之中;長年在外的遊子們趕著還鄉、從南到北由北到南,熙來攘往的是回家的心,一年之內大約也只有此際才感受得到「回家」這兩個字的真切;小孩子們期待著新衣新服,更期待著紅包、鞭炮、和多了一歲的「長大」的感覺。而家家戶戶年前忙著著掃除、粉刷,也帶來除舊的意義,當除夕之夜,把春聯貼上門之後,嶄新的、滿懷希望的、一切從頭開始的一年,就此展開了。

辭舊布新,在整個社會來說,是一種莊嚴與喜樂交融的集體儀式,對個人來說,則有著檢省過往、策勵來茲的積極意涵。貼在門口的春聯,於是表彰了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個人對於自家的期許。春聯既是社會的集體儀式之一,也是個人的心事表徵。這使得寫春聯、貼春聯,即使在即將進入廿一世紀的今天,還是存在著社會民俗的意義。

四十歲之前,我對農曆春節的感覺,就是「回家」,回父母生養我的故鄉過年,年年如此,從無例外;但也由於長年在外,家住都市中的公寓,從未興起在公寓樓層自家門口貼春聯的念頭。春聯會貼在老家,春聯就是老家的感覺,使我從未想過自製春聯。年過四十之後,也許由於心境逐漸蒼茫吧,隨著年的步伐漸漸靠近,思前想後,竟有人世蒼然,需要春聯的感覺。
日前重翻《易經》,讀到〈易下繫辭〉中的幾句話:「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這段話寫得如此簡潔,卻又如此通達透徹。舊與新,日與月、寒與暑、往與來,連同人的悲與喜、榮與辱、成與敗,不都是相推相生的嗎?這些相推的自然現象成就了年、相煎的心境感覺成就了人生。寒夜燈下,檢視自己的過往,瞻顧將來的明天,漸漸生出澄明。

日月相推,天地之間,風雨悲歡,自有定數。這不禁使我在半夜不寐之餘,寫下了這樣一副寫給自己的春聯:

右聯:乾坤輪替悲歡風雨還天地
左聯:日月往來圓缺陰晴在寸心
橫批:辭舊布新

 

《日與月相推》由聯合文學出版社於2001年3月出版。

 

 

®Xiang Yang Workshop 2001-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