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荒地有情天
:與高美溼地相遇
張意文
1997年12月,初訪高美溼地------
我,站在這不會太高的海堤上。今天的太陽不太熾人,所以我不打算將係數 35的防曬油一層層的往我身上倒,這油膩黏稠的怪東西-----﹗這裡是陸與海的過渡地帶,「過渡」-----似乎給人一種模模糊糊、朦朦朧朧的美感-----有一點兒曖昧不明,是壯闊的陸地與深情的海洋各在一端欲語還休的互訴衷情,當陸地伸出厚實的雙手,當深海還以多情的眼眸-----據說這陸與海的交會處就叫「溼地」。恍惚中-----彷彿見著了銀河中經典的傳說──七夕鵲橋,想想,或許溼地就是扮演著陸地與海洋間傳情的鵲橋。
第一次參加生態研習的課程,為了一窺高美溼地的風貌。海堤下一大片灰灰黑黑的泥土地上,不見植物生長,光禿禿的,似乎飢渴著植物的滋潤。倒是不需仔細瞧,這一大片灘地上成千上萬、數不盡的白點正在其上以小碎步游走。將原本雷達般放射掃描式的視線鎖住,改採定點追蹤,會瞧見無可計數的招潮蟹在灘地上橫行著,灰黑色的招潮蟹和體型小小圓圓、遠看像白點般的和尚蟹混雜,放眼望去,數目之多就像是從天上下過一陣「蟹雨」般,密、多、眼花撩亂﹗
將視線隨著灰黑色的泥土地往海的盡頭延伸,漸漸地可以看到水的蹤影,水多了些已可將光禿禿的泥地淹蓋,白鷺鷥長長的腳在水中交替著舉起、放下、舉起、放下,白白的身影在我的眼膜上形成了左右徘徊的姿態,因為距離遠了些,細長的她看來格外纖瘦。更有一些不知名的飛羽在天上、在水中、在海堤旁錯落的石頭上,飛著、走著、跳躍著﹗
1997年12月,我初訪高美溼地-----
「揭開神秘面紗」
水、濕土、水生植物是構成濕地環境的三要素。潮濕的環境,泥濘的土地,經常會有一淺水層覆蓋在土壤上,「濕地」是介於陸域與水域生態間的過渡地帶。在台灣的河口或沿海地區附近,有些目前仍屬濕地,有些已成陸地,形成聚落,昔日的濕地風貌難以再現,這意味著「濕地」是一動態環境,會隨時間演替變化。
高美昔稱高密,地名見於道光12年(1832)的彰化縣志。是清水早期的聚落之一,日本時代改名為高美,範圍包括今日的高美、高東、高南、高西及高北等五里。
當你見到了高美燈塔,就表示高美濕地已就在你身旁不遠處了。紅白相間的高美燈塔是清水地區最美的地標,燈塔約建於民國五十八年。雖然筆直的他早卸下英勇的盔甲,自護航的崗位退休,但仍無畏的替週遭擔待一些風和雨,這些年下來風吹日曬雨淋,紅白身軀或許有些斑駁,早失去了血色般鮮紅與皚雪般的潔白,但四周白色的房子、翠綠的草皮與潔淨的環境,仍使燈塔看來依舊精神抖擻﹗不管是晴天,亦或是雨天,當你走在燈塔底下,我相信你會有和我一樣的衝動──忍不住想紮紮實實的抱住他,抱個滿懷──將耳朵貼在燈塔溫厚的胸膛上,聽來自海洋的聲音,那聲音低沉緩慢,規律的波動聲彷彿行之已數千年 -----昔日的他指引著大海上來來往往的漁船過客,今日的他守護著高美濕地,像是一位多旬老翁,用盡生命般守著這一片家園﹗
從大甲溪出海口以南到清水大排水溝出海口以北,高美濕地靜靜地躺了 300公頃,她柔軟的秀髮化成綿密的沙灘,緩緩延伸、延伸,長達1。5公里,潔淨的她是清水最後的淨土,也是台灣中部難得的淨土﹗
「御風而行的歸人過客」
大多數候鳥在南北半球奔波,有些飛行距離超過數千公里,而最有名的是一種叫北極燕歐的鳥類,牠單程的遷徙距離約有18000公里,而且每年反覆的由北極飛到南極,南極又飛回北極。說是宿命也好,說是近乎癡狂的認真也無妨,因為-----認真的候鳥最美麗﹗
透過望遠鏡,裡頭的世界是一群白鷺鷥正憑著修長的腳,漫遊在潮間帶中,或靜立等候,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啄食水中的生物。夏天的小白在後頭會有 2根飾羽,感覺上較冬天的牠更增添了幾分貴族的氣息。鏡頭裡還有隻大白鷺,經過解說員的指導,才知道有大白、中白、小白之分。小白最明顯的特徵是腳底黃綠色的,而大白除了體型較大外,長長的S型脖子更是明顯。
第一次賞鳥,透過望遠鏡才發覺鏡裡的世界如此不尋常。東方環頸體背及翼灰褐色,下頸部有黑眼環。解說員說這種鳥有部分是屬過境鳥,但大多數已成留鳥,在台灣全年可見。
學員有的先用自備的望遠鏡找尋鳥蹤,一旦發現目標怕錯過什麼似的,趕忙請解說員運用專業技巧調整好高倍數望遠鏡,然後迅速地將目標抓進鏡頭裡。現在鏡頭裡是一群正在水面上棲息的青足鷸,偶爾有幾隻站立起,解說員就請我們注意牠的腳是否為青色。青足鷸是台灣普遍、規律出現的冬候鳥。每多看到一種鳥,心中就越覺大自然的無所不有與蘊含萬物的偉大,而越覺得自己的渺小。
在高美溼地,藉由解說員的指導,看了許多種鳥類,如俗稱 "暗光鳥"的夜鷺、牛背鷺、黃鶺鴒,或者是連解說員本身都極少見到而大吃一驚的"黑頭文鳥"的出現,有些屬冬候鳥,有些屬夏候鳥,有的是可常常見到的留鳥。季節不同,鳥種也跟著變化。才初踏入賞鳥世界的我,總喜歡緊跟著解說員,以便隨時掌握"最新動態"。閒聊中,解說員說出一番讓我別有領悟的話:「其實賞鳥久了,你並不會去在意牠的名字,說是什麼鳥,有什麼特徵﹖只是想什麼動作都不做的純粹觀賞,就只是靜靜觀賞,看牠、看牠、看牠-----」
「另一批家族成員」
97年冬天第一次前往高美濕地,走在番仔寮海堤上,灘地景色盡收眼底﹗離自己最近的土地就是海堤下這片泥濘地,但看起來似乎水分涵養得不多,像是放了好些時候的橘子般,有著佈滿皺紋的表皮,乾乾的不太惹人注目﹗但據生態研習營的解說員說,這是在冬天才會有的蕭條景象,到了夏天就會有「雲林莞草」生長,且遍佈這一大片現在看來光禿禿的土地上。
雲林莞草──潮間帶的綠色長城﹗今年夏天差不多是此時節,灘地上早已佈滿一整族群的雲林莞草,海風吹來,雲林莞草齊擺婀娜之姿,迎風搖曳,如同跳躍的綠色波浪一樣,一起一伏、一伏一起,讓人心爽﹗原來雲林莞草的生長期是在 2~8月間,8月開始老化,11月份大部分的地上部枯萎,所以在去年冬天時,我正好看到的是枯萎後的景象,與今夏眼前這一大片翠綠而閃亮的雲林莞草相較,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啊﹗而他們正等待著7月的到來,因為7月份就是他們族群生長盛期呢﹗
雲林莞草是生長在河海交會帶或沿海沖積泥灘的鹽生植物,因為有特殊的耐鹽機制,所以可生長在潮間帶。他在潮間帶所扮演的角色是植物先趨者,為棲息其間的招潮蟹、彈塗魚及其他無脊椎動物提供覓食、繁殖、孵育的場所。十年前最早在大肚溪口發現他的身影,但大肚溪口因著人們被經濟利益所利誘,昔日大肚溪口 "草海"勝景已成為歷史鏡頭。而高美溼地的這片雲林莞草族群,就成了目前台灣僅存的最大生長面積。
在高美溼地中「水筆仔」也是其中的家族一份子。第一次和水筆仔相遇是在高美溼地旁的田地裡。一株株差不多與我齊高的水筆仔沿著田邊,如列隊的武士般一字排開,禁不住心中好奇與喜悅,如貪玩孩子似的我急忙下到田裡,撿一隻尖尖長長的水筆仔胎苗,放在手心中仔細把玩 -----綠皮膚的他摸起來很細緻,細長的身子但不筆直,總略帶一彎弧度。我試著拾起掉落在地上的其他胎苗,一枝一枝往土裡插,以為這樣的舉動可以幫助繁殖,且頻頻問到是否可帶回去種植。據解說員說,農地的主人當初並不知道這是水筆仔,無意間的發現便拿來當防風林,其中有幾株年齡或許都有三十多了。印象中的水筆仔只是存在記憶體中的生物課本圖片,田地主人誤打誤撞地用水筆仔當防風林,使水筆仔生存在普通的田地旁而非半鹹水沼澤地,和我原本的理解有些出入,也更加深我對水筆仔的印象﹗
沿著高美海堤走,會發現總有疏疏落落的幾棵大約只到膝蓋高甚至更低的水筆仔,在溼地上突兀地矗立著 -----彷彿是被無心灑下的種子,或許是上天無意間落下的雨珠,殘弱低矮的身影佇立在寬闊的溼地上,似乎這兒的水筆仔早已習慣瑟縮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據說,胎生的小苗萬一在第一次落下運氣差一點,沒有插入泥中,也能乘著潮水,漂流他方,重新落地生根。這些胎生苗內部保含空氣較水為輕,可在水面漂流數月而播遷遠方。解說員說,高美溼地上的水筆仔就是從他處漂流來的,原來是同為異鄉客-----
在高美溼地海濱植物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嚴重瀕臨滅絕的國寶花,大安水簑衣。
是一個艷陽高照的夏日,一群人浩浩蕩蕩,有的撐傘、有的裹著長袖外套,一邊走一邊還不時想藉拉拉衣領試圖招些風進來﹔有的索性讓烈日曝曬,早已濕溽的頭髮汗水,不時從兩鬢大顆大顆地泌出﹗一行人因著赤熱,每一步都是汗流浹背終將隊伍拖得老長。我仍很專心的跟緊解說員的步伐,亦步亦趨,就某方面來說這時候的我算是個非常衷情的人吧﹗像一個精神指標「大安水簑衣」蠱惑著我們眾裡尋她,可惜的是她不能回予我們「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所以只能不畏烈陽的淋燙繼續往前走﹗就在高美海堤旁的一個小水塘裡,我們見著了「大安水簑衣」﹗民國六年日本人在大安地區首次發現,民國十年正式確認為台灣特有種,全世界只產於台中大安、清水。花期 10~2月的大安水簑衣,似乎有意地留下幾朵紫色的小花,不知是為了妝添嬌容或者是她的迎賓禮﹖這使得在三月拜訪的我們能幸運的與她的紫花在初夏中邂逅﹗
除了雲林莞草、水筆仔、大安水簑衣之外,俗稱粿仔樹的黃槿、最常見的木麻黃及花朵大又紅、俗稱燈仔花的扶桑,都是高美溼地旁的水稻田中常見的防風樹種。走一趟高美溼地,眾植物的美麗邀約,每每就在你認識他們的那一剎那,感受到自己與大自然的契合﹗有「海濱花后」之稱的馬鞍藤,馬鞍狀的葉子紫紅色的花朵,蔓延在海堤邊﹔花色相近,但果為莢果的濱刀豆﹔開著小黃花的蟛蜞菊,
及許許多多還未來的及認識的植物,都將高美溼地妝點得好像繁盛的後花園一般﹗
溼地是整個地球上生產力最豐沛的生態系,海岸溼地尤具有提供鳥類繁殖、棲息及覓食的功能。一個星期日的上午,解說員要大家事先都備好雨鞋,要帶著我們真正走入溼地。穿上雨鞋,記憶不知覺的又飄回到了童年。
一下到溼地,大夥兒一轟而散,遍佈的招潮蟹是舞台上所有聚光燈的焦點﹗只要有招潮蟹的地方,泥地上絕對是千瘡百孔,有人事先準備好小鏟子,隨手一挖總可得到豐富的收穫﹔有人檢起地上的小棍子,興致盎然的挑最大的洞挖﹔就算是徒手,只要把石頭一翻開來,招潮蟹們總來不及躲避。解說員這會兒成了最受寵愛的對象,學員們紛紛把罐子中的招潮蟹秀出,請解說員辨識這是何種招潮蟹。當天看到最多的是「短趾和尚蟹」和「清白招潮蟹」,和尚蟹的俏模樣非常討喜,白紫色的橢圓形小身軀,大概是因為頂端白白圓圓的像極了和尚,所以被取名為和尚蟹,若將牠的身子塗上巧克力色,會發覺牠真的像一顆會走動的巧克力球,圓滾滾的可愛極了﹗無意間我捉到了一隻大螯掌部及不可動指基部為鮮豔紅色而兩指尖為白色的招潮蟹,我興奮地趕忙去找被眾人圍繞的解說員,原來在我瓶中的這位貴客即是「網紋招潮蟹」,解說員說這種招潮蟹可是會築煙囪的喔﹗原來網紋招潮蟹的洞,形狀類似手拉胚,它是由其洞口附近的泥土砌成,就像一座微觀的火山突出於地表之上。高美溼地上還有許多其他種類的招潮蟹,如台灣特有種的台灣招潮蟹、台灣厚蟹、萬歲大眼蟹 -----只是眼鈍的我還無法辨認出他們。高美溼地上的底棲生物種類非常繁多,根據調查蟹類有7科25種、貝類7科8種、魚類有3科6種。在高美溼地上許多生物都是我第一次才見到,如到現在還深深記著第一次在泥巴地上看到彈塗魚時的興奮,「彈塗魚」這個名稱還不陌生,但一直生活在都市叢林裡的我卻是無從得見。看彈塗魚滑溜溜的外表,除非真是睜大了眼,定了神的仔細瞧,否則在泥巴地的保護色下是很難見到其身影的。
「陽春煙景大塊文章」
一個人、一台車、加上一顆悠閒的心,就有資格去高美溼地﹗
始終都是由解說員帶著我們去認識高美溼地,去親近她、知道她。這一天,我一個人來到此-----
將車停在高美燈塔附近,沿著托兒所旁的小路獨行,獨行時腦子可以是空白的,也可以是最混亂的,因為一樣東西只要它的用途是被拿來裝些什麼,它就一定會被如此使用,如人類的頭腦﹗隨著緩慢的步伐,再次站在番仔寮海堤上,溼地的天空、溼地的地上永遠都是這麼熱鬧富有生機、飽含生命力﹗自遠處的灘頭行來一位老阿伯,肩上荷著一根長竹竿,竹竿的一頭是一只袋子,看這那鼓鼓的袋子,想必收穫還不錯吧﹗他赤裸裸的腳底每往前一步,我就看越看的清楚他,原來他是個撿拾寶特瓶的老人。海堤旁的菜園裡更是熱鬧,小小一塊園子裡有蕃薯、蔥、葉子碩大的芋頭、竹架上絲瓜的綠葉正蜿蜒攀附著,還有一些不知名的瓜類 -----這一畦田地的主人把每樣東西都種植一些,小小的園地,少少的收成,一個人也就夠了-----沿著海堤繼續散步,玉米田會是常見到的景象,自地表抽起目標是天空。而用來區隔一塊塊田地的主要是黃槿和木麻黃相間而生的防風林。
一位曬的黝黑的小男孩,正坐在前頭的堤防上,向前與他聊聊,赫然發覺男孩手中的網狀袋裡有三隻大螃蟹,自己吃嗎﹖拿去賣嗎﹖男孩以當地的口音開朗的笑著說「沒啦,自己吃的而已」,看著他小跑步離去的身影,那是一種童年的快樂,沾著泥巴的腳印,在海堤上頓時都化身為一個個跳躍的音符﹗都市的小孩打電動,高美的小孩捉螃蟹﹗
這天正好是假日,許多民眾帶著小孩在灘地裡捉螃蟹、捉蟳、摸蛤蠣﹔又恰巧遇到穿著藍衣白領白褲子制服的慈濟人員帶著五百多位小菩薩來到高美溼地,向前和他們聊了一會兒,原來這是他們一年一度的戶外教學。只聽得沿路有位老師以著擴音器不停向小菩薩們解說「你們剛剛看到的是和尚蟹,牠的 -----」「這一區的植物叫做水筆仔,他像人一樣也是十月懷胎-----」高美溼地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大自然的教室﹗
就這樣一個人在海堤上走著,聽見的是陣陣鳥鳴聲、孩童笑語聲﹔看見的是鳥的飛旋、蟹兵蟹將的身影及大人小孩臉上的笑容。好奇的我看到一位先生赤著雙腳,一邊肩上荷著鐵製的耙子,一邊肩上是只竹簍子,往海堤旁住家的巷弄裡走去。突然間像是一股神聖使命的指使,我跟著他的步伐想清楚他的收穫究竟是什麼﹖原來他是走進巷弄裡的一處水龍頭清洗他竹簍子裡的生物,侃侃而談的他告訴我這叫做「ㄘㄨㄚˊ啊」,在「ㄘㄨㄚˊ啊」的洞穴口以菸薰牠,牠就會鑽出來再以耙子往牠身上插,如此「ㄘㄨㄚˊ啊」就成了囊中物了﹗這麼大費周章的捕牠是否價錢還不錯呢﹖這位先生馬上說這只是要拿回家煮的而已。這時恰巧一位慈濟的先生走過,他和我一樣都是第一次見到「ㄘㄨㄚˊ啊」,慈濟先生開口問到這價錢如何,「這種三尾就很多錢了,四尾差不多要六百元﹗」我又問到還有些什麼可以捕獲呢﹖「像現在這種夏季會有蟳、鱸蝦,農曆正月會有花枝、沙騰啊 (台語),五到八月會有西施舌、六到七月會有虱目魚、七八月有花身啊(台語)、農曆十一月會有烏魚子。」聽他這樣一長串念下來,如數家珍似的,才知道原來高美溼地還有這樣多的水產﹗
坐在海堤上,看這一片水光接天,飄飄然如遺世而獨立。「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東坡所言是和當時心情的最佳寫照 -----讚嘆高美溼地上一切人與地的和諧互動﹗
「候鳥的眼淚」
一塊塊土石堆積成一座小山,怵目驚心地在高美溼地上霸佔了一角落,清秀的臉龐彷彿被白森森的利刃狠狠地畫下血淋淋的一刀──高美溼地海堤,在85年11月間發現遭到人為屯填土石﹗
第一次拜訪高美溼地就發現了那極其不搭調的廢棄土石,灰色的偌大石塊,被以醜陋的方式堆積著,石礫與沙子夾雜其間。一台怪手正停在上面,虎視眈眈似乎準備做出怎樣的傷害。解說員說,列為稀有植物的雲林莞草已被土石埋沒,這些砂石一旦沖刷到海灘,也將覆蓋了有機土壤及底棲生物,且該廢棄場不時有人焚燒垃圾,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
另一個對高美溼地造成嚴重威脅的是,呼之欲來擬在溼地南邊設廠的「海渡火力發電廠」。擁有四根大煙囪的台中火力發電廠,火力已佔全台的 54%,在相鄰之處再蓋一座發電廠難道恰當﹖大肚溪口因為火力發電廠而死,莫非高美溼地也要死於非命﹗
來自於人類在大甲溪上游的濫墾,使大甲溪含沙量大增。大量的泥沙淤積河口,加上潮汐和強盛東北季風作用,使得海灘面臨嚴重沙漠化的問題。繼續下去將把原有的溼地吞沒,最後使得鳥類失去食物來源而離開﹗
當前高美溼地正面臨和淤沙、漂沙、廢土、垃圾污染及海渡電廠入侵的搏鬥中。難道我們夢想中的淨土是一塊充滿高壓電塔,充滿高輻射力,遍地廢棄土石的地方﹖當候鳥的眼淚,成了對高美溼地的追悼﹔當候鳥的眼淚,成了你我的嘆息﹔當候鳥的眼淚也成了你我的眼淚 -----
「請保護我的家」
「當你們初次得知我的存在,或初見面時,你們總是非常的興奮,因為我大安水簑衣在整個地球上,只選擇在台灣中部的大安鄉存在。但你們也很好奇的想知道:我除了品種稀少之外,我還有什麼其他價值﹖因為我不開花的時候,你們幾乎都將我當成一般野草,既不能炒來吃,也不是什麼珍貴藥草,也無其他可利用之處。所以或許我只是老天一個玩笑,讓我到這世上走一遭﹔也或許這只是我幾世輪迴中的某一世,所以我應該不要太在意當我生時,無人知曉﹔當我即將滅絕時,無人聞問。更或許這是上天藉由特有種的設計,來測試不同地區的人們是如何對待他們生存的環境。」「其實正如你們所見的,我在高美溼地的生長只是一方小水塘的一角落,而我真的就是這麼簡單﹗雖然我有著"台灣特有種"這般舉世無雙,殊榮的桂冠,但我的生長環境其實就是這麼自在隨意﹗但若真的連"靠海的一灘池水"這般小小的要求都是一種奢望的話,我真不知道這個地區的人們將來該如何面對諸天神佛了﹗」
「我是東方環頸,不是鳥友的人可能對我很陌生,但若你是愛鳥人士,對於我這種愛出風頭的鳥可說再熟悉不過了吧﹗在高美溼地一年四季都可見到我,若是在冬天瞧見我的機會會比較多一些。我的家族分布在台灣各沿海溼地、沙洲。本來大肚溪口溼地,是我們鳥類的天堂,但因為你們的一些措施,如建了一座龐大的怪物,說是用火來發電﹔又如彰濱、全興工業區的開發,都排出令我們厭惡的水﹔又大刀闊斧的進駐一些不該有的人,不該有的機器,說是要開一條路叫做 "西濱快速道路",把我們整個保護區鳥類的生態系完全阻斷-----總之,大肚溪口的溼地已經不能住了,幸好不遠處還有高美溼地這樣一塊潔淨的天堂。你們可知道工業區、住宅區、快速道路、漁塭、垃圾掩埋場已幾乎是西海岸溼地的代名詞,如今高美溼地是台灣西海岸少數的淨土之一,連瀕臨絕種的我的朋友,(喔﹗我實在不想如此冠牠的名號),黑面琵鷺在長途飛行後也曾到高美溼地來歇息了一個多月呢﹗在這裡有一百七十多種的水鳥、近百種的濱海植物及繁多的底棲生物,雖然我只是一隻小小的東方環頸,但是我要代表在高美溼地上的所有鳥類、蟹類貝類等無脊椎動物及魚類,大聲呼籲"請保護我的家﹗"」
可曾聽過泥土呼吸的聲音,可曾見過泥土呼吸喘息的樣子﹖在天、海、地都沉默靜謐時,一股「窸窸窣窣」的聲音自地表昇起,是屬不清的蟹類們在溼地上不停的鑽孔,是一個個圓滾滾的氣泡在溼地上,努力脹起自己又破滅的聲音 -----仔細聽,聽泥土呼吸的聲音-----會聆聽得到-----
走在海堤上,摒著氣,冥想自己是高美溼地上的一陣清風,與飛羽同翔,再繞行地上撫過招潮蟹的身軀,最後停留在雲林莞草上,來一陣興風作浪,舞一場草海,要迷惑每一位來到高美溼地的人們,要顯現出一幅色彩豐富、眾聲喧嘩、熱鬧的高美溼地完整風貌﹗
感想:
「本以為要失信於高美溼地了,本以為無法替她裁件美麗的衣裳,幸好到最後我還是完成了心中的承諾﹗喜好大自然的我,藉由這次報導文學的創作,讓我一次又一次走訪高美,無形間也使我和大自然更為親近。能完成這次作品很謝謝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的資料,還有楊挽北學長及彥辰的鼎力相助,當然更感謝老師的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