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沙
仔細聽隱藏在樹影下的微響
那是小宇宙在運轉的聲音。
後山自然人社 1999年 夏季鯉魚潭調查記錄
時間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底至八月中旬
作者
︰
後山昆蟲組 黃志樺
(
一)地形及氣候
鯉魚潭位於壽豐鄉池南村,因在鯉魚山腳下(形狀似鯉魚)故稱鯉魚潭。潭中最深處可達十五公尺,而其潭水是自潭心湧出。根據花蓮師院李思根教授的說法,鯉魚潭是附近荖溪改道所遺留下的沖積偃塞湖。而筆者做調查的時間大概為六月底至八月中大概兩個月的時間,而此時的氣候大概可分為兩個時期,即是六月底至七月中的晴朗期及七月中至八月中的雷雨期。
本區的森林可分為兩大類:
一種為
人工林
即是一些柑橘樹及檳榔樹;而一種則是未被破壞的
低海拔原始闊葉林
。原始闊葉林大部分是位在潭東靠鯉魚山側,裡面許多大型的樹蕨,如筆筒樹及沙欏。而更有許多的原生種落葉木,如樟科的樟樹、大葉楠、桑科的無花果及榕樹,而森林底層更閒生著許多灌木及草本。但鯉魚潭環潭步道兩旁就間雜著許多人工性植物,尤其是靠潭的那一側幾乎都是人工化植物如非洲鳳仙花、雙花蟛蜞菊及馬櫻丹,還有成排的榕樹及大葉胺。但也由於這種特點,使得鯉魚潭的蟲相更豐富。以蝶相為例,山上提供食草,而環潭步道周圍提供蜜源植物,使步道在春夏之際成為了賞蝶步道。
(二) 調查範圍
範圍大概是環潭步道靠近潭的那一側。其形態大概可分為下面幾類:
1) 蟛蜞菊植披區:
即是底層全是以蟛蜞菊為植披的區域,這類區域在所調查的區域中佔絕大多數,這即是人工化區域。在此區域內除了有人工栽培的紅邊鐵莧、榕及羊蹄甲外,還間雜著許多大型喬木如樟樹、紅楠、松及茄苳還有許多桑屬的灌木及草本的冇骨消。
2) 無植披區:
正確的來說此區的環潭步道與潭邊直接相連,以至於無法以人工種植植物。故本區的植物大多是山上原始闊葉林的殘留,有者許多的原始植物如筆筒樹。也因為如此,在本區調查時有困難,通常只能在步道旁觀察而已,以致於所觀察到的物種比其他區少很多。但據推測此區就如山上的原始闊葉林一般,為許多昆蟲的孕育區。因其中的植物物種更富多樣性,而不像其它區只有一兩種植物佔優勢,只是礙於地形關係只觀察到較少的物種。
3) 馬櫻丹區:
此區較奇特的是屬於單一植物物種,也就是完全是以馬櫻丹為主體而幾乎無夾雜著其它的植物物種。此區是位於環潭步道末端的民宅旁,筆者推測可能是住戶自己所種植,大概有十公尺長。但由於全部都是蜜源植物,以致於本區的蝴蝶密度為最高的,最好的賞蝶時刻大概為上午八點至下午三點,而這裡所出現的蝶種佔整個環潭步道的九成。
(三) 調查方法
(1) 掃網法:
以直徑約20至40公分的捕蟲網,配上長約1公尺至2公尺的捕蟲杆,捕捉活動於草叢中或飛翔於花間或數目上層的昆蟲。此方法最常用在辨識蝶類。
(2) 食物誘集法:
以發酵過的水果或動物的排遺當誘餌,以吸引昆蟲前來吸食。在調查過程中,曾經使用過鳳梨、香蕉、清水及狗大便。結果顯示,鳳梨最受甲蟲的喜愛,尤其是鍬行蟲;香蕉次之,而清水及狗大便則似乎沒什麼蟲類去光顧。偶而會有一兩隻蝶類去吸食清水,但似乎花蜜對牠們的吸引力較大。但這時也可看到牠們在一邊吸食清水時,一邊也把體內多餘的水自腹部末端排出。至於狗大便在白天幾乎沒什麼蟲類願意去靠近它,但在有一次在作夜調時,就發現到有兩隻不知名的蛾類以正在貪婪著享受美味,而且似乎是天塌下來都可置之不理的模樣。
(3) 照相機拍攝法:
以可近攝的相機拍攝昆蟲。這個方法是所有方法中最難的一個,因要非常靠近昆蟲,又在不驚擾它們的情況下是非常困難的,常常是發現了蟲並小心翼翼的靠近牠們,並做好前續動作時,這時蟲就飛走或跳走了,所以常常只能望蟲興嘆了。這個方法也是在後期調查中最常用的方法,因當大部分的蟲都知道名字時,如果能有照片輔助,資料就更會加完備。
(4)目視觀察法:
此法最常用辨識在出現於無植披區內的昆蟲。由於地形的因素,使出現於本區的昆蟲難以用上列的方法所辨識,故只能用目視法所辨識。
(四) 觀察結果
1.
環潭步道上昆蟲的種類及區域性
2.
蝶種比較
(五) 結 語
在昆蟲的分類上,昆蟲屬節肢動物門,為動物界最多的一類。而在昆蟲中,蝶類及甲蟲類為最為人熟悉的;尤其在日本,甲蟲類的獨角仙更是他們小孩子的最愛,近年來更有所謂的獨角仙販賣機。而裡面賣的是我們的台灣大獨角仙。其實有時真的有點難以置信。而蝶類,大家應不陌生才是,幾十年前台灣還號稱「蝴蝶王國」。那時我們的蝴蝶加工產品可是舉世聞名,而在產蝶中心--埔里,更有所謂的「皇蛾牧場」。但由於國人保育觀念不足,至使蝴蝶數量因濫捕而大量減少,殊為可惜。在鯉魚潭環潭步道調查的結果,蝴蝶是最常見且易觀察到的,尤其是鳳蝶;由於在鯉魚山上仍有一部份低海拔原始闊葉林及樟樹林,這些都是許多鳳蝶幼蟲的食草,再加上步道周圍種植著許多非洲鳳仙花及雙花蟛蜞菊等蜜源植物,所以常可見鳳蝶探訪花間。這是一項殊為可貴的自然資產。希望能好好保存。
本區觀察到的蝶種有鳳蝶科10種,粉蝶科7種,斑蝶科4種,還有其他的蛇目蝶科、蛺蝶科及小灰蝶科及弄蝶科。而其它種類以直翅目最為常見。尤其是蝗蟲,常出沒在步道兩旁的底層,而在山溝裡常可見到蜻蛉目的幼蟲及螢火蟲的幼蟲。這次調查從十月初至十月底,從環潭步道周圍的生物像變化似乎就可察覺氣候的改變。最明顯的是昆蟲種類大量減少,以致於所觀察到的物種並沒有第一次調查來的多,大多是要度冬的個體。而這次的重點放在蝴蝶,因牠們總是最先被注意到,也是最適合作昆蟲欣賞的教材。
(六) 後 記
在四五月時鯉魚潭附近,池南村的居民曾組成巡邏隊以保護當地的資產螢火蟲。而同學曾告訴筆者,在有一次作夜調時,在山腳下的排水溝中看到了為數不少的螢火蟲。那時有一種興奮的感覺,總覺得它們可以安心的生活在這兒。第一次到鯉魚潭時發現了一隻螃蟹,且肚子裡藏著許多的小蟹;那時筆者好訝異,因以前從來不知道溪蟹有護幼行為,也訝異於在這個環境竟然有螃蟹,而旁邊只不過是一條排水溝,水源則是山澗。其實筆者想只要盡量維持一個環境的自然性,任何生物都可生生不息的,只不過筆者發現到有一段山澗的水似乎被堵死了不今未生活在那的生物感到惋惜。也希望這地方能永遠保持這模樣,這樣者裡永遠是生態旅遊和我們親近自然的好地方。筆者也希望鯉魚山上僅存的原始低海拔落葉林能繼續保持,因環潭步道能有這麼多樣性的生物種類,是因為有這一片森林孕育牠們。而每次道目的地途中,總會看見一兩條蛇被壓死,或許能設個標示警告過往的車輛,以免牠們成為了輪下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