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富源行 螢火蟲、發光菌齊作伴
悠閒輕歌共賞月 "袒裎相見"溫泉浴 走訪阿美族小學
【記者蔡佳雯花蓮報導】東華大學後山自然人社於二、三日舉辦「富源螢火蟲之旅」活動,除造訪花蓮縣富源森林遊樂區的螢火蟲、發光菌,並夜宿溫泉旅舍、參觀屬阿美族的太巴塱國小。該次活動共二十人參加,並有來自花蓮師範學院和政治大學的學生。
二日傍晚,擔任導遊的後山社前任社長、東華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學生徐明麒帶領一行人躺在富源森林區內溪邊的大石上唱歌談心,在溪的對岸,螢火蟲微綠的小燈一閃一滅。
走進森林的小路上,四處飛舞的螢火蟲,可以輕易用兩手包圍。東華後山社社員、中國語文學系學生鄧怡菁表示,這是她第一次和朋友一起躺在大石上賞月、唱歌、聊天、看螢火蟲飛舞。
此外,在森林裡還發現了不易見到的「發光菌」。徐明麒說,發光菌是一種菌類,多半附著在潮濕的樹枝上,在白天看不出有何異樣,只有在夜晚時才能看見它發出微弱的光芒。一群人隨手撿了幾枝長有發光菌的小樹枝輕輕揮舞,東華企業管理學系學生呂德財笑著說:「好像螢光棒一樣。」
拜訪過螢火蟲之後,後山社一行人前往紅葉溫泉旅社,那是一幢全為木造的日式平房,以溫泉浴為其特色。後山社社長、生命科學系學生鄭合倉笑著說,和同學兩三人一起洗溫泉,彼此「袒裎相見」是種很特殊的經驗。
位在光復鄉的太巴塱國小是一所阿美族小學,在大門口處有一隻用白色石頭排成的大螃蟹,徐明麒解釋這是因為太巴塱的意思就是白色的大螃蟹。
太巴塱國小內有許多木雕作品,由教師指導學生製作,圖案多為半蹲、手半舉的勇士、象徵母親的太陽和螃蟹。參觀校園時,鄭合倉發現校長室前有一塊刻有誇張表情的勇士木雕,他笑著說:「原來這就是校長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