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2 科技史導論(二)課綱
授課教師: 高進
更新日期:2006/04/23
研究室: 共同科教學大樓 A 401 室 研究室分機: 863-5331 EMAIL: jin@mail.ndhu.edu.tw 小城ID: GaoJin 另,歷史系辦我的信箱
課程時間:星期二,PM 1310-1500
課程教室:文 A107
鑑於上學期的慘痛經驗…因為上課情況不是很好,也讓一些同學成績不是很理想,課程安排稍作改變。
分組讀書口頭及書面報告 30% 期中考試 30% 期末考試 30% 平常成績 10%
分組讀書口頭及書面報告 30%
期中考試 30%
期末考試 30%
平常成績 10%
請假及一般課程注意事項請參閱 9402 缺席、請假及其他注意事項。
歷史系課程我不愛點名,請同學自律上課情況才好。
分組報告每位同學都可能被質詢,不能由一人承擔,分數為全組同一分數。
簡報使用 mht 格式,請看 mht 格式簡報使用說明。
課程進度:
2/21 學期課程介紹
2/28 聽說和平紀念日放假一天
3/7 分組讀物導讀及同學分組
3/14 性別與科技:科技與女性
媒體: If these walls could talk
必讀文章:《STS讀本二:科技渴望性別 》,(台北:群學)中三篇文章:
「獸」何以稱為「哺乳」動物
Londa Schiebinger /余曉嵐譯/陳恆安校訂/陳恆安導讀
多元文化與後殖民世界中的女性主義科技研究
Sandra Harding /蔡麗玲譯/傅大為校訂/蔡麗玲導讀
卵子與精子:科學如何建構一部以男女刻板性別角色為本的羅曼史
Emily Martin /顧彩璇譯/吳嘉苓校訂/王秀雲導讀
延伸閱讀:
高彥頤著,許慧琦譯,〈「痛史」與疼痛的歷史──試論女性身體、個體與主體性〉,收入黃克武、張哲嘉主編,《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台北:中研院近史所,2000),頁177-201。
3/21 科技與社會(這兩周課程,同學可以參看台灣STS虛擬社群)
必讀文章:《STS讀本一:科技渴望社會 》,(台北:群學)中三篇文章:
論醫學宇宙觀中病人的消失,1770-1870
N. J. Jewson /曾凡慈譯/李尚仁校訂/李尚仁導讀
技術物有政治性嗎?
Langdon Winner /方俊育、林崇熙譯/林崇熙校訂/林崇熙導讀
David Arnold /蔣竹山譯/劉士永、傅大為校訂/劉士永導讀
3/28 中古到近代醫學的展開(簡報一、二)
必讀文章:
栗山茂久,《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台北:究竟,2000)。序、第一章部分閱畢。
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著,楊逸鴻等譯,《蛇杖的傳人:西方名醫列傳》,(台北:時報,1996) ,閱讀安布烈斯.帕雷(Ambroise Paré)一章。
羅塞林•雷伊(Roselyne Rey),孫暢譯,《疼痛的歷史》,(北京:中信,2005),第二、三、四章,頁 41-80。
戴維.林德伯格,〈第十三章 中世紀的醫學和自然史〉,《西方科學的起源》,(北京:中國對外翻譯,2001),頁 327 - 366。
4/4 (聽說彈性放假,到時再看彈到那一天補課)
4/11 科學革命與典範-克卜勒、笛卡兒的天體
必讀:下列課程網頁至第十週進度:
清華大學徐光台老師《科學革命》通識課程網頁
http://kthsu.gec.nthu.edu.tw/sci_revo/index.htm
戴維.林德伯格,〈第十一章 中世紀的宇宙〉,《西方科學的起源》,(北京:中國對外翻譯,2001),頁 251-279。
近代科學的開端簡報
4/18 科學革命:伽利略到牛頓
必讀文章:近代科學的開端簡報
戴瓦•梭貝爾(Dava Sobel)著,范昱峰譯,《伽利略的女兒》(Galileo‘s Daughter : A Historical Memoir of Science, Faith, and Love),(台北,時報,2000年九月)。
伽利略著,戈革譯,《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台北,大塊文化,2005 年二月)。此書由史蒂芬•霍金編輯及導讀。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編,張卜天等譯,《站在巨人肩上》,(台北,大塊文化,2005 年二月)
參考網站:
伽利略計畫(The Galileo Project)
http://galileo.rice.edu/index.html
牛頓計畫(the Newton Project)
http://www.newtonproject.ic.ac.uk/
4/25 (有看書就很輕鬆的期中考試)
5/2 其他角度看科學革命
5/9 工業革命與英國的意義
羅伯特.金.默頓(Robert K. Merton),《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 技術與社會》,(北京:商務,2000)
5/16 知識與社會,兼談科學組織與機構
Peter Burke 著,賈士蘅譯,《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台北:麥田,2003.2)。
原文書名: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 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
戴瓦•梭貝爾(Dava Sobel),《尋找地球刻度的人》,(台北:時報,1998)
5/23 分組報告與主題課程
5/30 分組報告與主題課程
6/6 分組報告與主題課程
6/13 期末考試